首页 理论教育 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影像新技术在临床诊断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已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尤其是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检查。由于DSA可清晰描绘血管图像,也为介入放射学操作提供方便,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治疗性血管造影、经皮穿刺减压术、经皮穿刺活检等。

项目二 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病案情景描述

某车祸病人,受伤最严重的部位在头部。患者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瞳孔大小不等。

项目分析

1.对于颅脑外伤的病人判断颅内有否出血可采取何种检查?

2.最新检查方法有几种?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学习支持

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影像新技术在临床诊断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放射学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等。

一、影像新技术检查方法

(一)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图5-4)是用X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人体局部作体层扫描照射,测得不同层面、不同组织X线吸收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再组成被检部位的层面图像的X线摄影方法。CT诊断特点是检查方便、定位准确和迅速安全;具有无创伤、高度分辨率、图像清晰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尤其是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检查。但CT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如心脏疾患、胃肠道腔内病变等不宜做CT检查;直径在0.5cm以下的肿瘤仍可能有遗漏。

img113

图5-4 肝脓肿(CT)

(二)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5-5)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人体的某些原子核(如氢原子核)在外加的强磁场和某种射频脉冲的影响下,能被激发而产生相位和能量的改变。当脉冲停止后,这些改变将以不同的时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些信息可为MRI的探测器所接受,经计算机等处理后,显示出多方位的扫描图像。它不仅可显示被检查组织的高清晰度的组织解剖结构,还可揭示其代谢过程和功能变化。全身各系统除部分空腔脏器外,大多数疾病都可应用磁共振进行检查,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检查应用价值最高,用于颅内多种病变如肿瘤、栓塞、萎缩等的早期发现。此外,对心脏大血管、肌肉、骨与关节、肝、胆、肾等脏器组织的检查效果也明显优于CT。

在完成MRI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对人体健康不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是一种非损伤性检查。

img114

图5-5 肝脓肿(MRI)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将血管造影前后的影像以数字形式贮存于计算机中,并通过计算机从造影后的数据中减去造影前的数据,将所得结果进行处理显示出没有其他解剖结构重叠的血管结构影像。DSA具有简单、安全、所需造影剂量小等优点,对不适于直接插管造影的动脉硬化病人更显示其优越性。由于DSA可清晰描绘血管图像,也为介入放射学操作提供方便,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四)介入放射学

是指在X线、电视、CT、B型超声等导向下,将特殊的导管和器械插到人体病变部位,在进行诊断的同时,进行各种特殊的治疗。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治疗性血管造影、经皮穿刺减压术、经皮穿刺活检等。治疗性血管造影是采用选择性插管技术,通过血管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的同时,进行各种治疗,如血管内灌注药物、血管栓塞疗法、血管腔成形术等;经皮穿刺减压术是采用经皮穿刺置放引流管的技术,以治疗胆道、泌尿道梗阻及脓肿、囊肿等疾病;经皮穿刺活检是在X线等导引下,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部位,以取得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

思 考

MRI检查是否需要造影剂,有无电离辐射损害?

二、影像新技术检查前的准备

(一)CT扫描前准备

CT扫描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有时为了增强被检部位的检查效果,常需配合使用造影剂,故检查前应按照造影检查的要求进行准备。胸、腹部扫描前禁食6~8h;盆腔扫描前3天进食少渣、少胀气饮食。

(二)MRI扫描前准备

MRI扫描前需向病人作必要的说明,以消除病人入磁场检查时的顾虑和恐惧。需去除病人随身携带的任何可干扰磁场的金属物件,包括义齿、节育环、起搏器等体内金属性异物。

(钱爱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