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六 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适应证、定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适应证、注意事项。
3.熟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流程。
4.掌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要点和病人宣教。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操作流程
图6-51 PICC测量定位
注:引自席淑华主编.实用急诊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0
图6-52 从引导套管内抽出穿刺针
注:引自席淑华主编.实用急诊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1
图6-53 置入PICC导管
注:引自席淑华主编.实用急诊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1
中心静脉(右颈内静脉)穿刺配合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是抢救急诊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的一条重要生命线。常用的经皮下静脉通路有以下三种:①外周静脉穿刺(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和颈外静脉);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③中心静脉穿刺(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此主要介绍后2种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
一、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
提 问
什么是PICC?它与中心静脉穿刺有哪些区别?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为病人提供了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并逐渐用于急诊病人、稳定状态输液、胃肠道外营养等。其优点为:①操作简单,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在床旁操作;②置管的时间长,由5天至1年;③其穿刺位置远离呼吸道和生命器官,安全可靠,也不容易发生严重感染;④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率。所以,是目前被公认的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
而中心静脉穿刺是经颈部、锁骨静脉穿刺,容易造成生命重要器官的损伤,危险性大,感染机会也多,对穿刺场所无菌要求较高,穿刺难度较大,一般由医生完成。
(一)PICC适应证、定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适应证
(1)外周静脉条件差,一般穿刺有困难。
(2)需要5d以上的静脉注射治疗。
(3)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
(4)输注高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如全静脉营养液。
2.体表测量定位方法
(1)上腔静脉测量:将右手臂外展呈90°,从预穿刺点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2)锁骨下静脉测量:将右手臂外展呈90°,以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穿刺处沿静脉走向到胸骨切迹,再减去2cm。
3.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了解病人出、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要慎重。
(2)穿刺前要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有无静脉切开史或局部瘢痕、有无静脉血栓、穿刺途径有无感染源。乳腺癌术后病人,由于患侧上肢静脉回流改变,故应禁忌穿刺。
(3)穿刺可选择的静脉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短、直、静脉瓣少,为首选。如这些静脉条件差或穿刺部位有放疗史、外伤史等,则为穿刺禁忌。
(4)体表测量定位不能完全符合体内实际的静脉长度,导管插入过深进入心房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损伤、心包填塞。
(5)穿刺失败时,不可将导入针重新回插,以免套管破损。
(6)如遇阻力,不能强行插入导管,应适当调整病人手臂位置,再重新插入。
提 问
PICC置管期间该怎样护理?同时可给病人提供哪些宣教?
(二)PICC置管期间护理要点
穿刺成功后,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置管的时间,护士在中心静脉通道的维护及病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1.冲洗及封管 每次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用肝素稀释液(50U/ml)10ml,采用脉冲式动作,经肝素帽注入,使冲洗液在管腔内形成湍流,清洁和漂净管壁,当剩余0.5~1ml液体时,边推注边撤出注射器,已达到正压封管。
2.导管的固定 防止滑脱,除了距穿刺点1cm处固定外,5cm处再用长3cm、宽2cm胶布固定。
3.防止导管阻塞 输液过程中若发现输液速度过慢、冲管时阻力加大表明导管有阻塞。导管阻塞常见的原因是导管护理不当引起:如封管方法不正确,从导管抽血、输血或导管被压折等,因此应采用正确的冲洗导管的方法。由于PICC导管管腔狭窄,直径只有0.3~0.6mm,易形成血栓。所以,每次抽血、输血或输注其他黏滞性药物后,立即将20ml生理盐水使用脉冲方式冲洗导管,随后再进行其他液体的输注。
4.穿刺处皮肤的护理 导管植入第1个24h后更换透明敷贴,以后每周换透明敷贴1次。更换时,常选用碘伏消毒,用碘伏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范围15~20cm,共消毒3遍,以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
(三)对PICC病人的宣教
导管植入后,由于带管时间较长,病人很长时间在院外休疗,对病人的教育是很重要的:①嘱咐病人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若有浸水,护士应及时帮助病人更换透明敷贴。②置管后不影响病人一般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但应避免使用带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举高、用力甩臂等活动;③指导病人正确活动患肢,输液时适当抬高患肢,并避免屏气动作及剧烈咳嗽。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1.适应证
(1)危重病人无法作外周静脉穿刺。
(2)需接受大量快速补充血容量或输血的病人。
(3)需要长期静脉输注高渗或有刺激性液体以及作全静脉营养者。
(4)经中心静脉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5)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
2.注意事项
(1)选择穿刺途径:因左侧穿刺易损伤胸导管、胸膜和肺,故临床多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2)定位正确:应选用自己最熟练的定位方法,不要盲目穿刺。
(3)准确判断血管:通过血的颜色和血管压力来判断动、静脉血管。
(4)引导丝走向:引导丝的弯曲方向必须与预计的导管走向一致,反之会出现引导丝打折或导管异位。
3.置管期间护理
(1)正常导管的滴速可达每分钟80滴,如滴速明显减慢,可能为导管打折、移动、脱出或凝血,应拔出导管。
(2)导管留置期间每天用2~3ml含肝素的盐水(肝素浓度10~100u/ml)进行冲洗。
(3)每周1次更换穿刺点的透明胶膜。如出现局部红肿、皮下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知识扩展
一、PICC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1.送管困难 在送管过程中遇有阻力、导管皱起或弯曲,多在头静脉穿刺时容易出现。常见的原因为:①血管因素:血管狭窄、血管分叉、血管硬化和静脉曾多次穿刺;②病人因素:过度紧张、体温低和躺卧姿势不良等。
预防与处理措施:①尽量不在头静脉穿刺;②出现送管困难时,可暂停片刻再送管;③通过调整病人手臂位置来解决送管困难;④采用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的方法,必要时辅助热敷。
2.导管异位 在置管过程中病人有不适感,导管可有弯曲、打折、无法抽到回血。常见的原因为:任何使中心静脉压增高的情况,都可能造成导管异位;从头静脉、贵要静脉置入导管,易误入颈静脉。
预防与处理措施:①摆好体位后再穿刺,尽量避免头静脉穿刺;②操作前准确测量置管长度;③停留片刻,观察几分钟,有时导管可通过自然重力下降,必要时经过X线定位确认,重新调整位置。
3.导丝拔除困难 拔管时有阻力感,导丝不易拔出。常见的原因:①强行送管或送管力量太猛而致导管扭曲;②导管在生理角度处。
预防与处理措施:①出现导丝拔出困难时不得强行拔管,如遇阻力暂停1~2min后,再轻轻拔出;②穿刺前嘱咐病人要保持穿刺时的体位不变;③穿刺前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导管润滑。
4.心律失常 导致心律失常常见的原因有:导管过长,尖端位置过深,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病人体位发生了改变或测量长度不准确也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预防及处理措施:①插管前准确测量导管长度;②对于有心脏疾患的病人,测量长度时宁短勿长,按照标准长度插管后,再退出导管3~5cm。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气胸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病人可在穿刺后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应尽早拍摄胸片加以证实,以便及时处理。
2.血胸 穿刺中若将静脉甚至锁骨下动脉壁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可经破口流入胸腔,形成血胸。病人表现肺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和发绀。拍摄胸片有助于诊断。一旦出现肺受压症状,应立即拔出导管,并作胸腔穿刺引流。
3.血肿 为误伤邻近的动脉所致。当刺破动脉时,可发现回血鲜红且压力大,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并局部压迫。
4.神经损伤 当损伤臂丛神经时,病人可出现同侧手臂放射状触电样或麻刺样感觉,应立即退出穿刺针或导管。
5.胸导管损伤 如行左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可损伤胸导管,表现为穿刺点渗出清亮的淋巴液,此时应立即拔出导管。
6.空气栓塞 在吸气时中心静脉内成负压状态,病人在头高半卧位进行穿刺,或更换输液器及导管时,容易发生空气栓塞。所以,应取头低位穿刺,插管时嘱病人避免深呼吸。同时,输液瓶内液体不可完全输尽,应有一定剩余量,以及在更换输液器、导管前应将其夹住,以防空气进入导致栓塞。
7.血栓形成和栓塞 常见于长时期置管和完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注意保证液体持续滴注及定期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8.感染 主要因导管护理不当所致。如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导管局部皮肤红肿和压痛,首先考虑为感染发生的可能,应立即拔除导管。并且导管的头端及病人的血液作细菌培养,同时应用抗生素。所以,对长期置管病人,应定期更换皮肤穿刺处的敷料或透明胶膜,以保持局部无菌。
(陈宏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