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尿路上皮细胞结晶体

尿路上皮细胞结晶体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标本为明显的脓尿或血尿,则不需要离心,直接涂片镜检即可,但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未离心”。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白带混入尿内,其镜检特点除成团的脓细胞外,还可见到多量扁平上皮细胞,应与泌尿道炎症相区别,遇此情况应采取中段尿复查。血尿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发作期,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及肾盂肾炎等。尿内出现颗粒管型,表示肾脏有器质性改变。可见于急、慢性肾炎及肾小管损害。

三、尿沉渣检查

【方法】

(一)标本制备:取尿液约5ml于小试管内,以2000/分转速度离心3~5分钟,弃去上清液,使约剩5滴,摇匀沉渣,倒于玻片上,涂匀镜检。若标本为明显的脓尿或血尿,则不需要离心,直接涂片镜检即可,但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未离心”。

(二)检查法:镜检时光线应较弱,先用低倍镜将涂片全面检查一遍,以免遗漏管型等量少而有意义的物体,后用高倍镜检查5~10个视野,并注意各种有形物体的数目。

【镜检内容及临床意义】

(一)细胞:

1.上皮细胞:①如见较多的大圆上皮细胞,提示膀胱或尿道炎症;②见到成片尾状上皮细胞提示肾盂或输尿管炎症;③如较多的小圆细胞则提示肾小管病变。

2.血细胞:

(1)白细胞及脓细胞:

形态:两种细胞无明显分界。白细胞多为外形完整,胞浆清晰,可看到细胞核,数量少而分散存在;脓细胞则外形常不规则,浆内充满颗粒,看不清细胞核,数量多且易粘集成团。

临床意义:在正常尿内可有少量白细胞,无脓细胞。尿内如有多量白细胞(离心后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或脓细胞时,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等。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白带混入尿内,其镜检特点除成团的脓细胞外,还可见到多量扁平上皮细胞,应与泌尿道炎症相区别,遇此情况应采取中段尿复查。

(2)红细胞:

形态:新鲜红细胞为淡黄色,两面凹陷圆碟形、大小均匀的无核细胞。在高渗尿中可皱缩呈星形,在低渗尿中则胀大,乃至血红蛋白逸出,形成大小不等的空环,称红细胞淡影。

临床意义:在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红细胞。离心后的尿液,如每高倍视野平均可见一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表现。尿若仅在显微镜下有较多的红细胞而外观无血红色者,称为显微镜血尿;尿内含血量较多,外观呈红色,称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发作期,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及肾盂肾炎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发现红细胞管型或红细胞淡影,表示血液来自肾脏。

3.管型:管型是变性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的圆柱形物体,有直的、弯曲的。在一定条件下肾小管内的蛋白质凝聚形成透明管型。在管型形成过程中,如有红细胞,白细胞或上皮细胞包括在内,则形成细胞管型;含有退行性变的细胞碎屑,即成为颗粒管型;含有脂肪滴,则为脂肪管型。

临床常见管型如下:

(1)透明管型:为无色较透明的圆柱状体,大小不一,两端钝圆,偶尔有少许颗粒。可偶见于正常尿中,当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心功能不全时,尿内可见少量透明管型。在肾动脉硬化及肾病时,可出现较多的透明管型。

(2)细胞管型:

①红细胞管型:在透明管型的基质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红细胞管型的出现,表示肾小球有病理改变,常见于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

②白细胞管型:在透明管型的基质中,含有许多白细胞(或脓细胞),表示肾小管有炎症变化。主要见于肾盂肾炎。

③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许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示肾小管的病变,是肾小管上皮脱落的指证,见于肾病。以上3种细胞管型在尿中出现时,常表示肾脏病在急性期。

④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颗粒,称颗粒管型。可分为细粒或粗粒管型两种。尿内出现颗粒管型,表示肾脏有器质性改变。可见于急、慢性肾炎及肾小管损害。

⑤脂肪管型:颗粒管型内含有多量脂肪滴,称脂肪管型。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脂性肾病。

⑥蜡样管型:淡灰色、蜡黄色或无色,质较厚,外形宽大,易断裂,边缘常有缺口,有时呈扭曲状。蜡样管型的出现表示肾脏有长期严重的病变,见于慢性肾炎晚期和肾淀粉样变性(图5-11)。

img88

图5-11 尿内各种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