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髋关节脱位
适应证 排除神经、血管功能损伤及髂骨、耻骨、髋臼等周围组织结构损伤的单纯性髋关节脱位。
术前准备
①固定床位。
②纱布、棉垫、牵引床、皮牵引装置等。
③X线机。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体位 仰卧位。
手术步骤
①髋关节后脱位常用的复位方法:病人仰卧于地上,一助手蹲下用双手按住髂嵴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对病人站立,先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各屈曲至90°,然后以双手握住患者的腘窝做持续的牵引,也可以前臂的上段套住腘窝做牵引,待肌肉松弛后,略做外旋,便可使股骨头还纳至髋臼内(图4-7-1)。可感到明显的弹跳与响声,提示复位成功。复位后畸形消失,髋关节活动亦恢复。本法简便、安全,最为常用。
图4-7-1
②髋关节前脱位常用的复位方法: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将骨盆固定或用布带固定于床面,另一助手握住患者的小腿近端,维持屈髋,顺畸形方向牵引并逐渐加大力度,术者向外侧推挤大腿近端,此时助手适当增加屈髋至60°~90°,并轻柔内收、内旋患肢,此时多可听到股骨头还纳的弹响声,畸形消失,提示复位成功(图4-7-2,图4-7-3)。
图4-7-2
图4-7-3
手术技巧及特别提示
①复位成功的要点在于充分的牵引。
②如果一次复位不成功还可尝试第二次,但应当避免重复多次的闭合复位。难以复位的病例,常提示可能存在前方关节囊破裂处卡压,应考虑切开复位,避免进一步复位带来的副损伤。
③复位后用绷带将双踝暂时捆在一起,于髋关节伸直位下将病人搬运至床上,避免二次损伤。
术后处理
①复位后立即摄X线片,证实复位。如果怀疑间隙内有组织块嵌入,应行CT扫描检查;若怀疑软组织嵌入可采用MRI检查。也有学者认为,应将此类检查作为常规性检查。若有组织块嵌入,并且位于相对应关节面之间,应考虑手术取出。而位于卵圆窝内的组织块,如果对关节面没有形成实质性影响的,可不必采取更为积极的切开手术。
②复位后行皮牵引3~6w,一般牵引2~3w后开始活动关节,然后扶拐离床负重行走,大约在伤后12w逐步恢复至正常。
并发症及其预防
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率为8%~9%,发生于后脱位。此类损伤,应当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出现压疮,采用支具置髋关节于功能位。定期复查肌电图,了解神经功能恢复趋势。急诊接治病人时应仔细全面查体,避免漏诊。对于坐骨神经损伤,尽快复位解除牵拉和卡压是最好的治疗。更多病例表现为膝总神经部分损伤,如果超过1年仍无恢复迹象,可考虑肌腱移位。但若为包括胫神经功能障碍的全坐骨神经损伤,则建议长期使用支具,不建议行其他矫形手术。而坐骨神经探查手术帮助不大。
②创伤性关节炎:这是髋关节脱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属较严重损伤,以往对于创伤程度判断多依据X线片或CT,但对于软骨或软骨下的损伤难以早期发现,即使肉眼所见关节软骨面完好,但软骨损伤实际上客观存在。受损的软骨代谢发生异常改变,在正常关节压应力状态下发生退变,一部分最终形成骨关节炎。复位后若及时行MRI扫描检查,对于分析软骨和软骨下损伤将有一定帮助。创伤骨关节炎治疗比较困难,大多采取减少负重、对症等保守治疗为主。症状严重的晚期患者可考虑行人工关节置换;但对于青壮年患者,应慎重考虑。髋关节融合术适合于个别对关节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