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
适应证
①由急性骨髓炎转变而来的慢性骨髓炎,一般在急性期后4~6个月,于X线照片上见到明显死骨分离时,应行手术治疗。如死骨较大,手术应在新骨增生形成坚固骨壳时进行,否则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②开放性骨折包括火器伤所引起的慢性骨髓炎,骨折处已愈合坚固,但仍有死骨和经久不愈的窦道者。
术前准备 除一般准备外,还有以下几项:
①摄X线照片,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死骨的大小、数目及其分离情况,新骨增生是否坚固等,以确定手术时机、入路和方法。
②改善全身情况,对全身消耗性贫血者,最好在术前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待情况好转后,再行手术。
③对开放性包括火器性损伤所致的慢性骨髓炎,术前1d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1500单位,已用过破伤风类毒素者,应再重复1次。
④如条件允许,术前应做脓液的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⑤如发生关节挛缩畸形者,术前应用皮肤牵引,使挛缩得到改善或纠正。
麻醉方式 上肢用臂丛麻醉,下肢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体位 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步骤 (以股骨下端慢性骨髓炎为例)
①切口与显露:由于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需用止血带。先用无菌棉球清拭窦道口的脓液,并以碘酒、酒精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探针探查窦道的方向和深度,以窦道为中心按肢体纵轴绕窦道外口做梭形切口(图12-2-1)。切除窦道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图12-2-2),尽可能沿肌间隔进行分离,或切开肌肉达到病灶部位。向两侧牵开软组织,纵行切开骨膜并稍做剥离,充分显露骨窦道周围的骨质,以达到下一步切骨开窗的需要范围。
图12-2-1
图12-2-2
②切骨开窗:用咬骨钳或骨刀咬除或切除骨窦道周围的新生硬化骨(图12-2-3),充分显露骨腔,彻底清除死骨,如有异物或弹片也应取出。用刮匙刮除骨腔内炎性肉芽组织,并将骨腔修成碟形,即口大底小的骨腔(图12-2-4),以利引流。
图12-2-3
图12-2-4
③处理骨腔与缝合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以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骨腔及创面,待松开止血带后,继续压迫3~5min,大都可以止血,必要时可用电灼或结扎进行止血。止血后向骨腔内放青霉素40~80万单位、链霉素0.5~1g。如骨腔不大,且皮肤能够缝合者,可将带有侧孔的两根塑料管留置于骨腔内,另一端经切口引出皮外,以备滴注与引流用。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用皮肤缝线结扎固定塑料管。一般术后不用外固定。
如骨腔较大,可于其附近切取带有近侧蒂的肌肉瓣,将其填塞于骨腔中,并将其缝合固定于骨腔周围的骨膜或附近的软组织上(图12-2-5),按层缝合切口。包扎后用石膏托行外固定,以免肌肉瓣脱出于骨腔之外和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如皮肤缺损较大或经减张切开也难以缝合者,则不做肌肉瓣填塞,可向骨腔内松松填以凡士林纱布,将切口两端缝合,使纱布由中间部露于皮外,然后包扎切口并用封闭石膏固定。
图12-2-5
手术技巧及特别提示
①有时皮肤窦道较多,应沿主要窦道做切口进行手术。其他非主要窦道不必切除,可用刮匙彻底搔刮,术后常自行愈合。为了区别主要窦道和非主要窦道,除注意主要窦道较大、分泌物较多和经久不愈等情况外,在做切口前用探针探查时,还可见主要窦道多与骨窦道或死骨接近且直接相通。
②由于慢性炎症的侵袭,窦道周围的皮肤已形成大块瘢痕,附近的肌肉也呈水肿或瘢痕粘连状态,主要神经、血管可被粘连牵拉移位或被瘢痕组织所包埋。因此,在分离或切开软组织及瘢痕时,除必须注意主要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和可能被牵拉移位等情况外,还应尽可能先用止血钳仔细地进行分离,待分离出神经、大血管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再逐层切开瘢痕或粘连。此外,在达到骨质后,如需扩大显露范围,应在骨膜下进行剥离。
③在切骨开窗时,要注意不可切除过多的骨质,开窗的宽度最多不应超过该处骨骼周径的1/3,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此外,为了避免用骨刀切骨时发生骨折,一般多使用咬骨钳咬除骨质,或先在预定切骨处钻成多个骨孔,然后再沿骨孔用骨刀进行切骨(图12-2-6)。一旦发生骨折,术后应行石膏外固定。
图12-2-6
④如为股骨下端骨髓炎,病变已侵及膝关节,手术同时也应加以处理。即将切口向下方延伸,同时切开关节囊,予以处理。如原手术切口位于大腿内侧,则向下沿髌骨内缘的内侧1~2cm切到髌韧带止点水平,切开关节囊,使膝关节屈曲将髌骨拉向外侧,清除关节内脓液及炎性肉芽组织,如关节面软骨已浮动,应予以切除,用刮匙刮除坏死的骨质。然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关节腔,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⑤切取肌肉瓣时,要使肌肉瓣的宽窄、厚薄、长短合适。这样,既能填满骨腔,又能保持肌肉瓣的良好血液循环。如肌肉瓣过短、过窄,不但不易牵至骨腔,而且由于过度牵拉可影响血循环,甚至造成肌肉瓣坏死,如肌肉瓣过宽、过长,将影响提供肌肉瓣的肌肉功能,一般由肌肉上切取肌肉瓣时,其宽度不得超过该肌的1/2,其长度不得超过15cm。
术后处理
①术后将患肢抬高,以利循环,防止水肿。并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感觉、运动等情况。
放置塑料管的,应于术后每日用抗生素溶液滴注或进行冲洗、引流,其用量和方法同急性骨髓炎。创口内填塞凡士林纱布者,可于术后5~7d换药,以后隔1~2d换药1次,直至愈合。
②采用肌肉瓣填塞者,如发现局部有感染现象时,可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敞开创口引出脓液,如肌肉瓣发生坏死,应将其坏死部分剪除,向余下的残腔内填以凡士林纱布,待生长肉芽后常可逐渐愈合。如不愈合可行植皮术。石膏托固定日期一般为3w。经3w的观察,若无感染或肌肉瓣未坏死,可主动练习患肢活动并逐渐开始步行。
并发症及其预防 骨腔发生积血、化脓:填塞肌肉瓣时,不得使其旋转,以防影响血液循环,且必须填满骨腔,如一个肌肉瓣不够时,可从另一肌肉上切取第二个肌肉瓣(近侧蒂或远侧蒂均可),以防残留的骨腔发生积血甚至化脓。只有填塞合适,才能使肌肉与腔壁之间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环,并促进骨腔壁变性组织被吸收(图12-2-7,图12-2-8)。
图12-2-7
图12-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