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地进行肾脏病的诊断

如何正确地进行肾脏病的诊断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10余年来,各地普遍开展了肾穿刺病理检查,使我国的肾脏病诊断走出了延续几十年的临床诊断阶段。这是诊断的关键,也是部分肾病患者诊断的唯一依据或线索。然后根据可能的疾病,有选择性地进行相关检查,来补充诊断依据或验证诊断。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表现,高血压既可引起肾脏病变,反过来肾脏病变又常引起高血压,二者互为因果。尿常规是发现肾脏疾病最简便、最实用的检查手段。

第一章 如何正确地进行肾脏病的诊断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肾脏病是一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如糖尿病肾病)或疾病性质(如肾小球硬化)不可避免地会发展到终末期尿毒症,任何合理的、恰当的治疗都可能顿挫病程,延缓肾功能衰竭,甚至部分病例可以治愈。因此,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诊断(diagn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有“判断”、“鉴定”、“识别”的含义,诊断是一个思维和推理过程。我国著名内科学家方圻教授说,青年医生可能因为经验不足而误诊,资深专家仅凭经验(惯性思维)也会误诊。《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主编陈晓红也撰文写到,诊断最关键、最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医生,除了经验,临床思维方式很重要,临床上85%的误诊是由首诊医生造成的,其中由思维偏差直接导致的误诊占75%。因此培养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一般讲,在临床上往往抓住一个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采用“瀑布分析法”或“分枝法”来进行诊断,在演绎过程当中,要权衡疾病与临床之间的天平,尽善尽美地用疾病来解释所有的临床。尽管如此,误诊仍不可避免。目前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但它们都只是医生感官的延伸,不可能取代人的大脑思维和临床观察。《中国误诊文献数据库》对几十万份误诊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img9

对于任何一个肾脏病的诊断也是如此,其资料首先来源于病史和病程的演变,其次是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征有时很少或缺如。近10余年来,各地普遍开展了肾穿刺病理检查,使我国的肾脏病诊断走出了延续几十年的临床诊断阶段。故在1992年的安徽黄山会议上,我国学者已经取消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分型,提倡病理诊断和分型。虽然病理诊断能明确绝大部分患者的诊断,但这一“金标准”的病理诊断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取材、制片技术、诊断水平、缺乏电镜等(见图1-1)。

img10

图1-1 疾病演绎天平

说明:疾病1:患者临床表现与疾病应有表现相符,诊断成立

疾病2:患者临床表现少于疾病应有表现,不典型或诊断不成立

疾病3:患者临床表现多于疾病应有表现,诊断不成立

建立一个正确的诊断思路,不仅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对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也提供了导向。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两种诊断思路。

img11

瀑布法:也被称为分枝法,是一个正序思路,根据临床上一个主要的症状或体征来“顺藤摸瓜”,主要适用于就诊时临床表现比较单一或某一症状比较突出、诊断方向不太明确的患者,临床医生理论和经验又不太丰富的初、中级人员,诊断过程中须对部分疾病进行排除,而最终建立一个诊断。如单纯血肌酐增高(见图1-2)。

img12

图1-2 瀑布法诊断思路模式(示例)

假设法:是一个倒序思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首先假设一个或几个最可能的诊断,然后“对号入座”,是否符合该疾病的特点或诊断标准,主要适用于临床表现比较多或诊断方向比较明确者,也适用于临床综合征诊断明确而须除外继发性者(或病因诊断),要求临床医生的理论和经验都比较丰富,诊断过程中须对假设的疾病进行肯定或否定。如一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患者(见图1-3)。

img13

图1-3 假设法诊断思路模式(示例)

按照目前国内专家及美国K/DOQI的建议,任何一种肾脏疾病都要从四个角度进行诊断,即:临床诊断、病因诊断、病理诊断、功能诊断。如下列模式:

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

病因诊断:狼疮性肾炎

病理诊断:膜型(V型,2003WHO)

功能诊断:Ⅱ期(K/DOQI)

第一步:临床诊断

一、是否是肾脏疾病?

(一)肾脏病的概念

见表1-1。

表1-1 肾脏病概念

img14

(二)资料的来源

1.问诊(病史)

病史非常重要,但询问病史除按时间顺序外,避免“暗示”或“诱导”是问诊的技巧,同时还要分析患者所述的内容是否与主诉相关,要“去伪存真”,对有意义的症状或体征还要更详细的追问,如血尿,是否伴有腰痛?程度如何?有否放射?有无血块或血丝?颜色如何?出现血尿有无诱因?何时加重?等等。

2.查体(体征)

早期原发性肾脏病患者的体征比较少,除常见的浮肿、高血压、贫血外,其他体征主要见于系统性(继发性)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或肾病本身引起的并发症,查体要详细系统,避免遗漏,包括视力、听力、皮下结节、红斑、牙齿、扁桃体等等。

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这是诊断的关键,也是部分肾病患者诊断的唯一依据或线索。尿常规或尿自动分析是首选筛查实验,往往是发现肾脏病的第一线索。然后根据可能的疾病,有选择性地进行相关检查,来补充诊断依据或验证诊断。但对于任何一个结果都要客观地去分析,如一血尿患者,补体C3低,ANA(-),此时既不能诊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也不能完全排除狼疮性肾炎,要努力寻找其他诊断的肯定或否定依据。顺便强调一点,在临床上,确确实实地会发生化验误差,因此每一个检查结果要与临床相符才有可能被看作正确,甚至有实用派专家提出“三打二胜”(三次化验中,以二次结果相同者为正确)的检验原则(见图1-4)。

img15

图1-4 实验室检查的逻辑思维

(三)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肾脏病常见症状体征:浮肿、高血压、贫血、腰痛。

1.浮肿

浮肿是肾脏病的主要表现,但浮肿的部位常在面部尤其是眼睑和下肢,常常对称,除非严重低蛋白血症所致的浮肿随体位改变可引起非对称性浮肿(如侧卧时),肾病性浮肿常不会在短时间内自然消退,且浮肿时常伴有尿量减少,没有尿常规异常的肾性浮肿几乎罕见。

2.高血压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表现,高血压既可引起肾脏病变,反过来肾脏病变又常引起高血压,二者互为因果。临床有些患者是以高血压为首诊,同时发现尿常规异常,此时要注意鉴别是肾性高血压还是高血压肾病,前者蛋白尿在高血压前或与高血压同时出现,而且尿蛋白量和尿红细胞较多,后者恰恰相反,蛋白尿多在高血压后5~10年出现,尿中蛋白和红细胞都较少,同时还多伴有夜尿增多等肾小管间质受损的表现。

3.贫血

肾脏病的贫血分为二种情况,一是与肾功能平行的贫血,一是与肾功能不平行的贫血。前者肾功能必须受损(失代偿),也就是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血肌酐升高,可为原发肾脏病也可为继发肾脏病。后者肾功能正常时就发生贫血,或与肌酐水平不成比例,几乎为继发性肾脏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

4.腰痛

临床就诊者最多,但真正有肾脏病者却很少,肾脏病出现腰痛者可见于少数肾炎(尤其是IgA肾病)、返流性肾病、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外科病变如泌尿系结石、肿瘤、腰椎病变,妇科的附件炎等,但大部分不属于泌尿系统疾病。

5.尿常规

尿常规是发现肾脏疾病最简便、最实用的检查手段。有人认为:如果连续查3次晨起尿常规,尿比重>1.016,无血尿、蛋白尿、糖尿,则基本可认为无肾脏病,但也并不绝对,个别患者可能表现为单纯的肌酐清除率下降或影像学异常。血尿是肾脏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量的多少与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但血尿增加或持续血尿尤其是肉眼血尿,往往提示病变活动。区分肾小球性/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形态是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首选方法。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基本标志,病变的程度与量的多少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蛋白的分子量有关(即蛋白选择性),以中分子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是肾小球性蛋白尿的特点,以β2-MG为主的小分子蛋白尿是小管-间质病变的特点。尿比重或尿禁水(8小时)渗透压是反映远端肾小管较敏感的指标,尤其是后者,而糖尿和氨基酸尿则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功能,但更敏感和特异的是尿β2-MG(见图1-5)。

img16

图1-5 肾脏病的辅助检查

6.肌酐清除率下降

个别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逐渐出现肌酐清除率下降,可能不伴有任何其它异常,包括尿常规的改变,过去称为“老年肾”,现在认为是缺血性肾病,与老年肾动脉硬化有关。除此之外,肌酐清除率的下降往往同时伴有尿常规的改变或肾脏形态学的改变。

7.影像学异常

有些患者在早期可能仅仅有形态学的改变,如肾脏发育不良、囊肿性肾病(包括多囊肾、肾囊肿)、肾积水。这些可能是唯一的证据,但肾内科疾病的影像学异常不多见,在晚期可有肾脏大小(如萎缩)、皮质密度(因纤维化/水肿)的改变等。

8.ECT

ECT在肾脏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功能方面,与传统的肾图相比,不需要定位,它能比较准确的对血管相(a段)、分泌相(b段)、和排泄相(c段)进行分析,但它更主要的价值是准确地测定分肾功能(在泌尿外科更常用)和早期的肾功能测定。

9.肾脏病理

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的补充和延伸,以了解病变的范围、程度和性质,它都是在已经出现了肾脏病变的基础上,为明确诊断(如急性肾衰)寻找依据或进行病理分型(如肾病综合征),因为它是一个有创检查,所以用肾脏病理来确定有无肾脏病必须要有足够的肾穿刺指征,否则,采取此项检查要慎重。

(四)综合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这是一个思维演绎的过程,是对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的一个综合。通过这个过程要对患者做出一个初步诊断。实际上,这一过程从一接触病人就开始了,如外貌、主诉、问诊。综合分析的基本方针是:顺藤摸瓜,对号入座。在此要做到二个基本原则:先常见病后少见病,先一元论后多元论。如一个反复浮肿的女性,多次化验尿常规正常,那么,她肯定不是肾性浮肿,而其他化验也正常,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的浮肿发生在每次月经前,那么,该患可以诊断为经前期浮肿。再如根据患者的尿蛋白定量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实际上,临床综合征的诊断与尿蛋白的量非常密切,如尿蛋白定量为<1g/24h,可初步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综合征,如尿蛋白定量为1~3.5g/24小时,可初步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如尿蛋白定量为>3.5g/24小时,可初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根据就诊时肾功能情况和动态变化结合病史,可大致能区别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如就诊时血肌酐为825μmol/L,次日上升到960μmol/L,则诊断为急性肾衰综合征(或A/C),如次日血肌酐没有明显变化(尤其是既往血肌酐就已经增高者),说明该患者是慢性病变,诊断为慢性肾衰综合征。

二、是肾小球性或肾小管-间质性或其他病变的定位诊断

在确定是肾脏病以后,根据各种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大多能够明确定位诊断。其中血尿和蛋白尿意义最大。变形红细胞血尿和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是肾小球病变的特征。过去强调尿蛋白>1g/d多为肾小球性,但笔者感觉许多尿蛋白<1g/d者,不乏有许多患者也是肾小球病变甚至病理提示严重的改变。B超测定肾脏大小对定位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出现双侧不对称性改变,基本上可除外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在急性多为肾功能和尿酶的改变,在慢性多为少量蛋白尿和低渗透压尿,夜尿多是其一个显著特点,还可伴有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等,后期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血管主要指肾动脉和肾静脉,病变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栓塞、压迫(如胡桃夹现象)。临床表现范围较广,变异较大。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见图1-6、图1-7)。

img17

图1-6 血尿、蛋白尿与肾脏定位

img18

图1-7 肾脏大小改变的意义

第二步:病因诊断

这是诊断的关键。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临床表现、病情的演变等综合判断,要努力地去寻找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任何一个肾脏疾病都要积极地努力去寻找病因,也就是要除外继发因素,哪怕是尿路感染也要把病原搞清楚。当一时找不到原因时,可诊断原发性或特发性,但有些因表现不完全或检测手段不完善,不能明确病因者,在治疗的同时要动态观察,尤其是单纯血尿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在寻找病因方面,一定要牢记两个原则:①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的病史,该病是否可以损伤肾脏?包括治疗该病的药物可否导致肾脏损害;②就诊时有无肾外(全身)表现?是否与现有肾病相关?如一6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明显的小管-间质损害,追问病史,长期服用“冠心苏合丸”,则应考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可能。再如,一40岁女性,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同时(或既往)有关节痛、脱发、贫血,则应想到系统性红斑狼疮,再做ANA等有关检查,以明确病因。病因诊断有时很困难,甚至做了病理也亦然,当患者有肾外症状,尤其是肾外症状与肾脏本身的病变有相关性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即使没有找到相关依据,也不要轻易诊断原发或继发,应跟踪观察。如一生育期女性,尿蛋白(+++),轻度贫血,此时既不能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也不能单独诊断肾炎和贫血,应查肾功能、免疫学甚至肾穿刺病理。虽然有些患者伴有可导致肾脏受损的背景疾病,但二者之间可能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再如一2年糖尿病史患者,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还是糖尿病合并肾炎?此时不仅要看尿常规中的红细胞数量,而且一定还要查看眼底,必要时肾穿刺病理检查(见图1-8)。

img19

图1-8 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断思路

第三步: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不仅能够明确诊断和分型,判断病变的活动度,而且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根据肾脏病理,可能对原临床诊断进行修正,对原治疗进行更改。如肾穿刺前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穿刺后诊断为肾淀粉样变。况且,某些疾病必需依靠病理方能明确诊断,如IgA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肾小管坏死等。尽管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指标,但是,如果病理离开了临床,则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诊断,所以,一个好的临床医师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病理医师。此外,临床上也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如初诊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不伴有持续性肾功能改变或大量蛋白尿者)、已经明确病因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见图1-9、图1-10)。

目前的肾脏病诊断主要分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尽管两者之间有着严重的交叉性,但两者之间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由于肾脏病具有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多样性,即某一肾脏病可表现为众多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又可表现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反之,某一临床表现或病理类型又可能是不同的疾病引起,如狼疮性肾炎(见图1-11)。

img20

图1-9 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img21

图1-10 病理与临床的关系

img22

图1-11 临床与病理的交叉性

第四步:功能诊断

表1-2 中国和美国肾功能分期对照

img23

目前我国关于肾功能的分期主要有二种。一个是我国1992年的全国肾病会议(黄山)制定的4期分类法,一个是美国K/DOQI的5期分类法,两者都可使用,但需要注明。美国采用的指标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对化验方法和采纳的计算公式做了明确的规定。我国仍然使用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肌酐做为分期标准,但对化验方法和采纳的计算公式没有做明确的规定。血尿素氮因受多种因素(饮食、血容量)影响,已经不再做为肾功能分期的指标。

表1-3 肾脏疾病的诊断流程

img24

附录:

历次肾小球疾病分类

img25

img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