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月体形成的机制

新月体形成的机制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月体形成很快,可在发病后数日内形成。早期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称为细胞性新月体。最后新月体内的细胞和渗出物完全由纤维组织替代,成为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形成后,一方面压迫毛细血管丛,另方面肾球囊增厚与球丛粘连,使肾球囊腔闭塞,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严重破坏,影响血浆从肾小球滤过,最后毛细血管丛萎缩、纤维化,整个肾小球纤维化,功能丧失。

第一节 新月体形成的机制

新月体形成的机制很复杂(图10-1),但主要有二个机制。

img174

图10-1 新月体形成机制

一、毛细血管袢断裂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受到抗-GBM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刺激后,补体系统被激活,一些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黏附因子)水平增高,导致炎症细胞的趋化,在炎症因子作用下,壁层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增殖,单核或多形核细胞浸润,形成细胞性新月体。当新月体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时,极少有肾小囊断裂;而有巨噬细胞(新月体中的巨噬细胞主要来源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还可来自于肾小囊中巨噬细胞的增殖)的新月体则常有肾小囊断裂。

二、肾小囊壁断裂

细胞性新月体纤维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肾小囊腔中出现间质胶原(胶原Ⅰ和Ⅲ),这些胶原一般被认为是肾小球旁的成纤维细胞从断裂的肾小囊壁进入包曼囊后所产生的,但也发现有新月体的肾小球,即使无囊壁断裂,也有胶原的沉积,表明肾小球固有细胞(如足细胞)也能产生间质胶原。肾小球周围的白细胞浸润,不仅是新月体肾炎的一个重要的征象,也是肾小球囊壁断裂的必要条件,现在认为:新月体形成过程中白细胞主要从肾小球囊外经过破裂的囊壁移入囊内。

新月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细胞和非细胞成分(见图10-2)。

img175

图10-2 新月体的组成成分

新月体形成很快,可在发病后数日内形成。增生的上皮细胞间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可见球丛毛细血管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和出血。早期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称为细胞性新月体。新月体内增生的上皮细胞之间逐渐出现新生的纤维细胞,以后纤维组织逐渐增多形成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最后新月体内的细胞和渗出物完全由纤维组织替代,成为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形成后,一方面压迫毛细血管丛,另方面肾球囊增厚与球丛粘连,使肾球囊腔闭塞,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严重破坏,影响血浆从肾小球滤过,最后毛细血管丛萎缩、纤维化,整个肾小球纤维化,功能丧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