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

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精神科护理事业才逐步受到重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精神病院。近年来,现代精神科护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科护理的范畴和内容正逐渐扩展,精神科护理工作从医院护理扩展到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延伸到对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治疗及康复护理的指导上。精神科护理正在向开放性、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方向发展。

第二节 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

精神科护理是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道路。

1860年以前,西方国家将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收容在门禁森严的机构里,由男性助理员看守。这些助理员未受过任何训练,其主要任务是持续地控制及制服患者,无法谈及照顾患者。

1873年美国的琳达·理查女士在照顾精神疾病患者的过程中,主张照顾精神疾病患者的质量至少应相等于躯体疾病患者的照顾质量,制定了精神科护理基础模式。因此她被称为精神科护理的先驱者。1882年,美国最早创立了专门训练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学校,护理教学主要内容是保护及管理的技巧,护理人员的教学内容限制于将内、外科护理沿用于精神科医院的环境中,精神科护理人员主要工作是照顾躯体各项功能,如给药、供应营养、提供个人卫生及参与病房活动。精神方面的内容很少,心理护理在当时的课程内容中只是提到有耐心及亲切地照顾精神上有障碍的患者。这个倾向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由于精神科护理起步晚、发展慢,与基础护理及其他护理学的发展相差近半个世纪,直到1954年前苏联医生普普金写了《精神科护理》一书,该书详细地阐述了精神病院的组织管理,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及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强调对患者要关心、尊重、爱护,提倡恢复患者的权利,开始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特点,开始了对症护理。

在我国解放前虽有少数精神病院,但设备简陋,专业人员极少,技术力量薄弱,只有护理员,没有受过训练的护士,采用的是看护式的护理。新中国成立后,精神科护理事业才逐步受到重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精神病院。1961年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精神病院精心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精神科专科护士,毕业生奔赴全国各地的精神病院工作,加速了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国家卫生部、各级政府、中华护理学会都非常重视精神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及精神科护理的科研工作,曾多次组织专家到国外观摩学习、进行学术交流。1990年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制定了精神卫生保健护理等各项管理制度,使精神科护理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近年来,现代精神科护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科护理的范畴和内容正逐渐扩展,精神科护理工作从医院护理扩展到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延伸到对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治疗及康复护理的指导上。精神科护理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单纯护理患者的躯体问题,扩展至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关心与处理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问题,使患者重返社会。精神科护理正在向开放性、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