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性坏疽产生的是什么毒素

气性坏疽产生的是什么毒素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鞭毛,在体内能形成明显的荚膜。1.致病因素 细菌具有荚膜,能产生10余种侵袭性酶和外毒素,故侵袭力和毒性强,组织破坏性大,能造成严重的局部感染和全身中毒。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潜伏期约10小时,表现为腹胀、腹痛、水样腹泻。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对局部感染应尽早施行扩创手术,切除感染和坏死组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二、产气荚膜梭菌

又称魏氏梭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中,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椭圆形,芽胞的直径小于菌体宽度,位于菌体次极端。无鞭毛,在体内能形成明显的荚膜。

2.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代谢十分活跃,能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在牛奶培养基中迅速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的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凝固的酪蛋白冲散,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现象。

(二)致病性

1.致病因素 细菌具有荚膜,能产生10余种侵袭性酶和外毒素,故侵袭力和毒性强,组织破坏性大,能造成严重的局部感染和全身中毒。其中最主要的是α毒素(卵磷脂酶)能分解破坏细胞膜,引起组织坏死、渗血与血管内皮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其他还有μ毒素(透明质酸酶)、k毒素(胶质酶)、肠毒素等。

2.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多见于战伤及工伤、车祸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潜伏期短,仅8~48小时,细菌在局部迅速繁殖,通过毒素和酶的分解破坏作用,使局部肌肉结缔组织坏死、水肿表现为组织剧烈胀痛、恶臭、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并进行性向四周正常组织侵袭引起大片坏疽。严重者因毒素大量吸收引起毒血症、休克,死亡率高达40%~60%。

(2)食物中毒:本菌的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因食入被细菌污染并产有大量毒素的食品(主要是肉类食品)而引起。潜伏期约10小时,表现为腹胀、腹痛、水样腹泻。无发热和恶心呕吐。

(三)防治原则

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对局部感染应尽早施行扩创手术,切除感染和坏死组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治疗应早期大剂量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和大剂量青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压氧舱法治疗气性坏疽能抑制厌氧菌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