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多呈球形或丝状。直径80~120nm。其结构分为三层,内层是病毒的核心,由RNA及核蛋白组成,并含RNA多聚酶。中层是病毒膜蛋白(M蛋白)。外层是包膜,其上镶有两种刺突蛋白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见图7-1)。
图7-1 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
2.抗原与分型
(1)核心抗原(核蛋白):根据此抗原构造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2)表面抗原:根据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不同,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为若干亚型(表7-1)。
表7-1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与流行年代
(3)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三型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最易发生变异,从1933年首次分离后,HA和NA经过数次质的变异,形成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是一个连续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小,属量的变异,引起中、小型流行称为抗原漂移。由于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引起大流行,称为抗原转变。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本病毒传染源为病人,病毒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病毒侵入易感者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以及局部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病毒多不入血,但其毒素样物质可入血,引起发热、头痛、畏寒、肌痛、乏力、鼻塞、流涕等症状。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婴幼儿等易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
病后机体对同型病毒有牢固的免疫力,呼吸道黏膜局部的SIgA在预防感染和阻止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三)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应通风换气或用乳酸加热熏蒸空气。早期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病人。采用皮下接种灭活疫苗,鼻腔喷雾减毒活疫苗,或接种亚单位疫苗等方式进行预防。
治疗尚无特效法,主要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盐酸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干扰素滴鼻及中草药如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等也有一定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