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基本职能与要求
(一)EMSS的基本职能
(1)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使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
(2)对急诊科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组织急救技术培训。
(3)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
(4)战地救护,包括通气、外伤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
(二)EMSS的主要参与人员
1.第一目击者指应该参与实施初步急救,并能正确进行呼救的人员。
2.急救医护人员一般情况下,救护车上应配备1~2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参加随救护车在现场和运送途中的救护工作。
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伤病员送到医院,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建立急诊医疗服务通讯网络
现代化急救医疗服务通讯联系,可以说是EMSS的灵魂。救护站、救护车与医院急诊科应配备无线通讯,有条件的城市应逐步建立救护车派遣中心和急救呼叫专线电话。通讯网络的完善与建立,有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改变救护车只做运送工具的状况
每一城市都要建立救护站,大城市应设立一个救护中心站和若干分站,救护站要建立必要的通信设施,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车况良好、具有必要救护装备的救护车,要有足够数量的急救医护人员编制,要有1~2名急救医生随车出发,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和运送途中的救护。应该改变救护车仅作为运送工具的状况,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抢救设备与资源。急救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急救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无线通讯工具和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急诊科医师的指导,并通报病人即将到达,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
(五)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
城市医院急诊科应有独立的“小区”。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编制,要有一定规模的装备,还要有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设备。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素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组织考核,使训练计划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急诊科、抢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3)推行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为了随时准备救治严重创伤病人,医院还应组织创伤急救小组,并每日将该小组值班人员的名单公布于急诊科,遇有严重创伤的病人来院,该小组成员应迅速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