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概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髓功能衰竭,以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按病程分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包括纠正贫血、止血及控制感染。急性再障尽早采用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等),慢性再障以雄激素治疗(丙酸睾丸酮)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提高了再障的治愈率。急性再障预后差,约40%病人于数月至1年内死亡。慢性再障约有80%病人经治疗病情缓解。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常见的病因有:①药物:最常见的是氯霉素,其他的有抗肿瘤药、解热止痛药、抗惊厥药、链霉素、异烟肼等;②化学物质: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染发剂、油漆等;③物理因素:X线、γ射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④其他:病毒感染(各型肝炎病毒、EB病毒)、遗传因素、SLE、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2.身心状况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①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早期表现为出血与感染,随病程的延长出现进行性贫血。伴明显的乏力、头晕及心悸等。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黏膜外,还常有内脏出血,如便血、血尿、子宫出血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多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病情险恶,一般常用的对症治疗不易奏效;②慢性再障:此型较多见,贫血往往是首发和主要表现。出血较轻,以皮肤黏膜为主,除女性有子宫出血外,少见内脏出血。感染以呼吸道多见,经积极治疗可缓解。少数病例可演变为急性再障,预后极差。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贫血为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急性再障骨髓显示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脂肪滴增多;慢性再障不同部位骨髓象不一,但均有巨核细胞减少。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根据贫血程度及目前活动耐力,决定病人活动量。一般重度以上贫血以卧床休息为主;中轻度贫血应劳逸结合,活动中如出现心慌、气短应立刻停止。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重度贫血应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输血或成分输血。
2.病情观察
观察贫血表现(头晕、头痛和纳差)、皮肤淤斑情况(破损或感染征象)、监测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严密观察体温,若发热提示存在感染,及时与医师联系,按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
3.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丙酸睾丸酮,疗程为3~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①该药为油剂,需深层注射;②由于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发生肿块,甚至发生无菌性坏死,需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块要及时理疗;③副作用有男性化,如毛须增多、声音变粗、痤疮、女性闭经等,不良反应于停药后短期内会全部消失;④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药物治疗1个月左右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接着血红蛋白升高,3个月后红细胞开始上升,而血小板上升需更长时间。
(五)健康教育
对长期接触有害骨髓造血物质(放射性物质、农药、苯及衍生物)的人员,加强卫生宣教,定期检查血象。避免滥用对骨髓有抑制功能的药物(氯霉素、阿司匹林等)。告之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