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乙脑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护理措施

乙脑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护理措施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一)概要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

(二)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是家畜、家禽。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2)传播途径:本病系经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3)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

(4)流行特征: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2.身心状况

潜伏期10~14天。

(1)初期: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天内升高到39~40℃,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

(2)极期:病程第4~10天,表现有:①高热: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②意识障碍:大多数人在起病后1~3天出现,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恢复正常,重者持续1月以上;③惊厥或抽搐: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可表现轻度的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也可为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④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多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以至呼吸停止;⑤脑膜刺激征;⑥部分乙脑病人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症。

(3)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常可在6个月内恢复。

(4)后遗症期:虽经积极治疗,约5%~20%病人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

(5)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6)分型:根据病情轻重,乙脑可分为4型:①轻型:病人神志清晰,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征不明显;②中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③重型:昏迷,体温在40℃以上,有反射或持续性抽搐。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强阳性,常有定位病变,可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部分病人可有后遗症;④暴发型:少见。

(7)心理状况:病人意识清楚时有恐惧、担忧及孤独感。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30)×109/L,中粒细胞增至80%以上,核左移。晚期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2)脑脊液检查:外观澄清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在(0.05~0.5)×109/L之间。在病初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以后逐渐以淋巴细胞为多。

(3)血清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可测定IgM抗体检查于第4天即可出现阳性,2周达高峰,可作为早期诊断。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乙脑病毒感染有关。

2.意识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有关。

3.潜在并发症 惊厥、呼吸衰竭、颅内压升高。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昏迷病人取头高足低位,以利脑水肿的消退。病室通风,集中检查及治疗的时间,使病人得到更好的休息。室内要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给予清淡流质饮食。

2.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将室温降在20~24℃。采取物理和药物降温。使用冰枕、冰帽及冰袋放置于颈、腋、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30%~50%乙醇擦浴,或用阿司匹林加10%水化氯醛及冰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或使用亚冬眠,连续治疗3~5天。注意避免过度降温,以免出现虚脱。

(2)惊厥的护理:一旦出现惊厥,立即遵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如西地泮0.30.5mg/kg缓慢静注。同时将病人头偏一侧,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纱布包绕压舌板置于齿间防止舌咬伤,窒息者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病床加床栏,防止坠床。

(3)呼吸衰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到一听二摸三看,即听痰鸣,摸体温、摸脉搏,看面色、呼吸、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警惕中枢性呼吸衰竭发生,顺利渡过呼吸衰竭关。

3.病情观察

注意病人是否抽搐突然加重,频率增加,意识障碍加深加重,双侧瞳孔忽大忽小至扩大,体温骤然升高或降低,呼吸、脉搏先快后转慢、呼吸不规整,血压高居不下一段时间后转低下等脑疝的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

4.康复护理

有肢体瘫痪者,应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并进行肢体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肌肉挛缩及功能障碍。

(五)健康教育

开展乙脑预防知识的宣教。在流行季节,要积极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加强乙脑恢复期的护理。

(六)预防

①管理传染源:采用血液、体液隔离措施,加强动物传染源特别是猪的管理,对幼猪接种乙脑疫苗;②灭蚊与防蚊: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③预防接种: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下注射。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免疫期为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