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发热病人每天测体温次数

护理发热病人每天测体温次数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把好休克、肾衰竭、出血“三关”,是病人度过危险期的关键。低血压休克期:发生在病程的4~6天。发热3~4天后体温下降时要勤测血压,以早期发现低血压。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出院后仍需继续服药,定期随访。出院后病人仍需继续休息1~3月后,再逐渐恢复工作或学习。

第五节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一)概要

流行性出血热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就地治疗。把好休克、肾衰竭、出血“三关”,是病人度过危险期的关键。

(二)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大林姬鼠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鼠类携带病毒及排泄物通过接触、虫媒、呼吸道、消化道、母婴垂直等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并以显性感染为主,感染后免疫力较持久。

(4)流行特征: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

2.身心状况

(1)发热期:为3~7天,体温达39~40℃,热型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出现“三红”:颜面、颈部、上胸部弥漫性充血潮红(酒醉貌);“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球结膜充血、出血,结膜囊水肿。腋下、上胸部、肩、背部出血点,典型者呈搔抓状或条索状。

(2)低血压休克期:发生在病程的4~6天。休克的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等。

(3)少尿期: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本期主要表现为尿少或无尿、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

(4)多尿期:一般起于病程第9~14天。尿量达3000ml/d以上。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脱水、低钾、低钠,软弱无力,易继发感染。

(5)恢复期:在病程第4周开始恢复,尿量恢复到2000ml以下,体力恢复需1~3个月。

(6)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出现异常淋巴细胞有早期诊断意义。

(2)尿常规检查: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3)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阳性或IgG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有确诊价值。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出血热病毒感染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血管壁损伤造成血浆大量外渗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呕吐、不能进食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做好隔离及消毒工作。病初应绝对卧床休息,不宜搬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做好生活护理。

2.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按高热常规护理,但不宜用乙醇擦浴。发热3~4天后体温下降时要勤测血压,以早期发现低血压。

(2)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定时测量血压和脉搏,做好记录;注意保暖,切忌搬动。

(3)少尿期的护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控制液体量,供给足够热量,以口服为主,并做好常规护理。尿闭者在透析期间,应按透析常规护理。

(4)多尿期的护理:记录出入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五)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出院后仍需继续服药,定期随访。出院后病人仍需继续休息1~3月后,再逐渐恢复工作或学习。

(六)预防

①防鼠灭鼠,防螨灭螨:此为防止感染,控制疫区扩大的关键措施;②个人防护:在流行区从事野外作业时,可扎紧袖口裤脚以防螨叮咬,不吃被鼠类咬过或污染过的食物;③疫苗接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