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肿瘤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公认肿瘤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发生改变的结果。胃癌的发病率高与食用烟熏和烧烤的鱼、肉等食品有关。肿瘤是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造成的,所以肿瘤的病因预防是防止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公认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是正常组织细胞在外界致瘤因素作用下,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抑制,致使细胞生长和分化失去控制而发生的恶变。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一、肿瘤的病因学

肿瘤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公认肿瘤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发生改变的结果。

(一)环境致癌因素

1.化学因素 目前已确认有1000多种化学物质对动物有致癌作用,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的肿瘤发生有关。常见的化学致癌物质如下。

(1)多环芳香烃类:以3,4-苯并芘、1,2,5,6-双苯蒽致癌作用最强。存在于石油、煤焦油、内燃机废气、烟草烟雾、熏烤食物中,这些致癌物在体内代谢活化即可致癌。近年来肺癌的发生率日益上升,与吸烟和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胃癌的发病率高与食用烟熏和烧烤的鱼、肉等食品有关。小剂量3,4-苯并芘涂擦可诱发实验动物皮肤癌,局部注射可诱发肉瘤。

(2)芳香胺类及氨基偶氮染料:奶油黄、猩红等可引起实验大鼠肝细胞癌;乙萘胺、联苯胺等,则与印染厂、橡胶厂工人膀胱癌发生率较高有关。

(3)亚硝胺类:肉类食品的保存剂和着色剂、腌制的蔬菜和食物中均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二级胺可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亚硝胺,在体内经羟化作用活化后具有致癌作用,其致癌谱很广,可引起胃肠道及其他部位肿瘤。

(4)真菌毒素:某些真菌毒素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如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中的黄曲霉毒素,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致癌性最强,可诱发肝细胞癌。

(5)微量元素:砷、铬、镍与肺癌的发生有关,镉可引起前列腺癌,钼或硒的缺乏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物理因素 主要是电离辐射(包括X线、γ线、放射性核素、紫外线照射),如长期接触X线而无必要防护措施的放射线工作者易发生皮肤癌和白血病;而开采放射性物质(钴、铀和氡等)的矿工易患肺癌;日本广岛和长崎受原子弹爆炸影响的居民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

3.生物因素

(1)病毒:已知有上百种病毒可引起动物的肿瘤,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前者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主要是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有一定的关系;Epstein-Barr病毒(EBV)与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及多种淋巴瘤有关;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后者如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I(HTLV-l)与发生在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有关;丙肝病毒(HCV)与肝细胞癌有关。肿瘤病毒除了具有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外,它们还能通过其遗传信息DNA或R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发挥其致瘤作用。

(2)细菌:在细菌感染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说明此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3)寄生虫:有些寄生虫与肿瘤发生有关,如日本血吸虫与结肠癌、华支睾吸虫与胆管癌、埃及血吸虫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关。

(二)影响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一些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神经纤维瘤病等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些常见肿瘤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前者如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易患皮肤癌,后者如乳腺癌、胃肠癌等。

2.免疫因素 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和预后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着一定的关系。肿瘤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将使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由于免疫缺陷,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3.精神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与癌症有关的3个方面是:个性特征、早年的生活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其中,前者是产生消极情绪的内在条件,后两者是产生消极情绪的外在诱因。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将破坏机体的防御屏障,当防御能力下降时,各种致癌因素容易侵入机体而导致肿瘤发生。

学习与应用

肿瘤的病因预防

肿瘤是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造成的,所以肿瘤的病因预防是防止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如控制大气和环境污染;加强劳动保护,防日光、放射线和粉尘,预防职业性肿瘤;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戒烟限酒,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烟熏油炸食物,多吃富纤维素食物,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注意心理卫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名利,以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

二、肿瘤的发病学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发生异常、分化失控的结果。目前有关癌变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一)基因突变学说

该学说认为癌变是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致癌物质引起体内遗传物质碱基顺序的改变或病毒癌基因插入细胞基因组中,使正常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征,转变为癌细胞。

(二)基因表达失调学说

该学说认为癌变的原因是由于致癌物质的作用导致基因表达失常(DNA的转录和RNA的翻译过程出错),以致细胞分裂和分化失控,引起细胞癌变。

(三)癌基因学说

目前公认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是正常组织细胞在外界致瘤因素作用下,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抑制,致使细胞生长和分化失去控制而发生的恶变。

1.癌基因 是正常细胞或病毒中存在的一类基因,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增生和分化调控等。正常时,该基因不表达或表达水平较低,没有致癌性,称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各种环境和遗传因素作用下被激活为癌基因。激活方式有点突变、染色体易位与重排、基因扩增与高表达、插入等。癌基因将使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大多是对细胞生长增殖起促进作用的蛋白质)如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因子等发生量或结构的改变,进而改变正常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促进细胞逐步转化为肿瘤。

2.抑癌基因 是正常细胞中存在的一类对细胞增殖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其基因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细胞增生和肿瘤性转化,故又称为抑癌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一旦出现异常,细胞增殖将失去正常控制。目前了解最多的抑癌基因是Rb基因和p53基因,它们的产物都是调节核转录和细胞周期的核蛋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