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代谢变化
体温升高每1℃,基础代谢率就提高13%。发热患者的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加强,由于三大物质氧化不全,酸性代谢产物如乳酸、酮体产生增多,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期间由于摄入少,就会消耗自身物质(动员储备脂肪和组织蛋白质分解),机体出现消瘦与负氮平衡,并容易发生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缺乏。高热时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加,加上退热期大量出汗,机体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二、功能变化
(一)心血管功能变化
体温上升1℃,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8次,但也有例外,如肠伤寒病人。心率加快使每分钟心输出量增多,但舒张期缩短,心肌耗氧量增加,这对原有心肌损伤的病人来说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在高热持续和退热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以及大量出汗,应注意防止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二)中枢神经系统
高热时患者常出现头痛,有时有谵语和幻觉;婴幼儿高热时可出现惊厥,多为全身抽搐,持续时间较短;有的表现为局部抽搐,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有癫痫病史者。热惊厥发生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和脑缺氧有关。
(三)呼吸系统
血温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频率加快,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加强散热的反应。但通气过度也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四)消化系统
发热患者由于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弱,病人常常口干、食欲低下和消化不良。同时由于食糜在肠内停滞,发酵和腐败作用增强,产气增多,可引起便秘和鼓肠。
三、急性期反应
EP在诱导发热的同时,也引起机体发生以防御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浆中急性期蛋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免疫系统活性增强,促皮质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激素相应增多等。急性期反应是机体抗损伤反应的重要基础,反应适度可增强机体的防御抗损伤能力,反应过度则可造成机体的损伤。
学习与应用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在高热时易发生高热惊厥,从而对小儿造成不良后果。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幼儿;常发生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大多体温超过39℃;持续时间短,较少连续发作;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故对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热应及时予以退热处理,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应用有效而安全持久的退热治疗十分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