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热的治疗原则

发热的治疗原则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热度不高且发热原因不明者,通常不主张急于退热,以免掩盖病情,降低机体抵抗力。体温过高,如达39℃以上,特别是小儿因为易发生热惊厥,可考虑退热。肿瘤性发热将加重患者体内物质的消耗,对原有心肌损伤的患者,发热会加重心肌负荷,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如遇到这些病例也可及时退热。发热不是孤立的症状或病理过程,所以必须针对发热病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致热原性发热,应根据发热机制及解热剂药理特性,选用合适的解热措施。

第六节 发热的治疗原则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也是许多疾病的一个信号,热型与体内病变总是密切相关的,体温的变化往往反映病情的变化,因而体温曲线对于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尚难以肯定,临床实践中对发热患者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及早找到病因,对高热或持久发热患者加强护理,包括采取适宜的解热措施。

一、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要急于退热

对热度不高且发热原因不明者,通常不主张急于退热,以免掩盖病情,降低机体抵抗力。应集中精力尽早找到病因。

二、宜及时退热的几种情况

体温过高,如达39℃以上,特别是小儿因为易发生热惊厥,可考虑退热。肿瘤性发热将加重患者体内物质的消耗,对原有心肌损伤的患者,发热会加重心肌负荷,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如遇到这些病例也可及时退热。

三、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患者的护理

发热期间应补充易消化的营养食物,要给予足够的糖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供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尤其要补给充足的水分,预防脱水和虚脱的发生。

四、选择适宜的退热措施

发热不是孤立的症状或病理过程,所以必须针对发热病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致热原性发热,应根据发热机制及解热剂药理特性,选用合适的解热措施。物理降温,如冷敷、冰袋和乙醇(酒精)擦拭等,主要用于散热障碍引起的过热或体温一时性过高(如40℃以上)时,因体温调定点升高引起的发热,通过物理降温热度虽被强行降下,但冷刺激导致的寒战和产热反应,又会使体温重新迅速上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