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克的防治与临床监护

休克的防治与临床监护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休克的防治均应在去除病因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以支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和防止细胞损伤为目的,以反复测定临床重要指标为治疗依据。及时补碱纠正酸中毒可减轻微循环紊乱和细胞的损伤,并通过减少H+与Ca2+的竞争而增强血管活性药物的疗效,加强心肌收缩力。应预防DIC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应对不同器官衰竭采用相应治疗措施。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与临床监护

休克的防治均应在去除病因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以支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和防止细胞损伤为目的,以反复测定临床重要指标为治疗依据。

一、休克患者的临床监护

对于休克患者的处理重要的是要做出早期诊断,及早发现休克的前期表现,为休克的早期诊治争得有利时机。凡遇大手术、创伤、大出血、严重感染的患者,都应该想到休克发生的可能。详细地询问病史,动态地观察临床表现,并参考实验室检查,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综合的分析。临床监护主要指标有:血压、脉率、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尿量、动脉血气分析、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乳酸盐含量等,对多器官衰竭的患者,应有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监测(表12-3)。

表12-3 休克患者动态监测指标

img80

二、防治原则

(一)提高脏器微循环灌流量

在一定条件下,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与血容量、心功能成正比,与血管阻力成反比。所以要提高脏器微循环灌流,必须提高心功能,增加血容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1.补充血容量 各种休克都存在有效循环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正确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动态地观察静脉充盈程度、尿量、血压、脉搏等指标,可作为监护输液量多少的参考指标。有条件时,应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入压。一般原则是应控制中心静脉压不超过9mmHg(12cmH2O),尿量必须达到30ml/h以上。在补充血容量的时候,要考虑纠正血流流变学的障碍,参考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决定输血和输液的比例,选择全血、胶体或晶体溶液,使血细胞比容控制在35%~40%的范围。

2.合理应用血管活性物质 不同类型的休克,在休克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正确选择血管活性药物,以调整血管功能,增加微循环血液灌流。例如过敏性和神经源性休克,使用缩血管药物;在其他类型休克,休克早期可选择扩血管药物,以减少微血管强烈收缩,在休克后期,可选择血管收缩剂,可防止容量血管过度扩张。

3.改善心功能 可使用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药物如洋地黄制剂等,同时使用降低外周阻力及增加回心血量的措施,如减少心的容量负荷或减轻心的阻力负荷。

(二)纠正酸中毒

及时补碱纠正酸中毒可减轻微循环紊乱和细胞的损伤,并通过减少H+与Ca2+的竞争而增强血管活性药物的疗效,加强心肌收缩力。

(三)改善细胞代谢

除通过改善微循环来防止细胞损伤外,还可应用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如使用山莨菪碱(654-2)]、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如抑肽酶)、补充能量ATP等方法保护细胞功能。

(四)防止器官功能衰竭

应预防DIC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应对不同器官衰竭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如出现休克肺,则应正压给氧,改善呼吸;肾衰竭时,尽早利尿和透析,并防止出现多器官衰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