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心灵的烛光——访上医的第一位地下党员
周国民
2007年7月11日上午,已94岁高龄的郑思竞教授,像往常一样又一次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师母商医生则形影不离地紧随其后。
还没等郑老落座,我就拉着他的手,凑近他的耳边,大声告诉他,要带他去看贴在走廊橱窗里的“九号楼通讯”。没想到,郑老劈头盖脑地对我说,他已经看过了,今天就是要来跟我谈这个刊物的事情。他说,不要多宣传他,要多宣传年轻人和其他的同志。
然后,他坐下来,问我是否认识“林平”这个人,怕我听不清楚,他就一笔一画地写在纸上。我的确对“林平”这个名字不甚熟悉,就照直回答了他。
郑老告诉我,林平原名王书圣,他不仅是解剖科的第一个技术员(1931—1942年在解剖科工作),也是上医职工中的第一位地下党员,还参加过新四军,曾任华山医院的党委书记和济南公安分局副局长等职。郑老还告诉我,林老属牛,生于1913年,先于他到解剖科工作,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郑老嘱咐我抽空去看看林老,可以从他那里了解一些我系的历史。听到这些,我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决定马上去拜访林老。郑老和师母也一同前往。
林老的住所在学校青年教师宿舍二楼的209室,开门迎接我们的是他的二女儿。走进拥挤的里间一看,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坐在窗前,手拿放大镜,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全然不知道我们已来到他的面前。
等林老抬起头来,我感到非常诧异,这位老者怎么这么面熟呀?我突然记起来了,10多年前我就见过林老!我清楚地记得,在1994年筹办我系老前辈王有琪教授追悼会的时候,当时有一位老者,身穿灰色的咔叽布中山装,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办公室,自我介绍他原是解剖科的技术员,要为王有琪教授敬献一个花圈。原来他就是林老!难怪,最近一段时间来,我经常在校园里看到这熟悉的身影。
我们跟林老说明来意后,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出乎意料的是,他首先脱口而出的是“mitochondrion”这个英文专业单词,并说了他对这一单词中译名“线粒体”的看法。他不仅英文发音非常清晰,还回忆了他在做解剖技术员工作时,自己动手做切片,在光镜下仔细观察线粒体的感受,比如说纵切面和横切面所看到的形状等等,展现了他扎实的专业英语和组织学功底,以及严谨求实、活到老学到老的感人精神。
接着,他回忆了1931年上医在吴淞的初创阶段,解剖科没有自己的组织学实验室和设备,都是借用病理科的,以后靠艰苦创业,制作了大量的标本和切片,逐步发展起来。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抗战爆发,许多珍贵的切片和标本都毁于炮火之中,只抢救出来一些显微镜。
林老还谈起了在1933年,应颜福庆院长的邀请,来解剖科担任客座教授的奥地利著名解剖学家Julius Tandler(谭忧黎)教授。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Tandler教授的许多往事,如他的为人处世,他的教学风格,他的标本制作技巧,他的学术报告,他带来的实验仪器和德文版解剖学教材(林老说他前些年到图书馆看过,这本书还在书库里),还有他当初对东一号楼建设方案所提的两点改进建议被学校采纳等等。林老还告诉我,Tandler教授为犹太人,是奥地利的社会党党人,做过维也纳市的卫生局长,他为自己取的中文名字“谭忧黎”感到很自豪,因为忧黎表达了他关心黎民百姓的意思。
伴随林老的回忆,我跟随他在历史的长河里徜徉……他的为人,他的事迹令我肃然起敬。由于已近午饭时刻,加上林老已95岁高龄,我不得不暂时打断了他的回忆,并约好再次去拜访他。
不知不觉中,林老已跟我侃侃而谈了半个多小时,时间虽短,但林老谈论的大多是科学、技术及艰苦创业的经历,对自己为革命所做的贡献却只有寥寥数语。他说作为一个青年,他除了想方设法做好技术工作外(在抗战期间,由于助教缺乏,他也带过学生实验),也关心民族的危亡。我返回办公室后,通过互联网查到,在《上海医科大学七十年》这本书里,对林老的革命经历有这样一段描写:
王书圣(现名林平)1931年4月来上医工作,在解剖科任技术员。1934年秋在校外找到共产党,1936年6月入党。这个党组织是原中央特科留下来的一部分。王入党后,组织上没有交给他做群众工作的任务,与地方党的基层组织不发生横关系,要求他利用学校工作的社会身份作掩护,把上医作为通信联络点。当时在浙南活动的刘英、粟裕同志领导的红军挺进师和中共闽浙临时省委与中央失去联系,就是通过王的渠道与中央恢复联系的。抗战爆发后,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成立,归八路军办事处领导。西安事变期间,王发现学生中计苏华思想比较进步,经过组织同意,与计保持一定联系,参加一些活动,协助计开展一些工作。计苏华感到王思想进步,也有意识吸收他参加活动。后来,计流露出吸收王书圣入党的意向,王向组织汇报后,组织指示,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再协助计苏华开展工作,因此停止了与计的联系。以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沈孟先(后改名为沈复生)秘密组织的进步活动,王也曾参加。1942年3月,组织决定王书圣去华中局,因遇特殊情况来不及接上交通关系,组织上同意王找沈孟先联系,和去新四军一师的几个同志同行到江苏省海门县,然后去东台找到关系去华中局。到解放区后改名为林平。解放后,回我校工作,曾任华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原来,林老不仅是我们系的第一个技术员和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功臣啊!然而,今天,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位功臣,经常独来独往,仍居住在青年教师宿舍的斗室中,过着简朴的生活,虽已年近百岁,但对科学、对技术、对上医的峥嵘岁月仍念念不忘,使我又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命题:人生意义何在乎?林老用他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人生重要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谢谢您,敬爱的林老,作为我们系的第一位技术员,上医的第一位地下党员,您用您烛光的余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作者周国民,教授,复旦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1989年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上海医科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