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切缅怀老师陈翠贞教授

深切缅怀老师陈翠贞教授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翠贞教授是我国儿科医学的开拓和奠基者之一,为保障我国儿童健康贡献了毕生精力,每当怀念她时我就会情不自禁的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她要求的一个合格学生。陈翠贞老师一心为儿童健康着想,高瞻远瞩,考虑深远。陈老师不但重视抢救医疗工作,而且很早就认为医护人员要走出医院大门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陈教授不仅事先具体辅导,准备资料,还每次出席学术会议主持讨论。

深切缅怀老师陈翠贞教授

刘湘云

自1939年踏入上海医学院校门以来,在这块园地里已学习工作近70载,有缘相遇的老师、同学、同事们的言行时常出现在我的意念中。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教诲叮咛长记心中。尤其是陈翠贞老师,我在她的教导和带领下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青中年阶段,从一个对医学知之甚少的医学生成长为一个以医学知识和技能为广大儿童服务的儿科医生。陈翠贞教授是我国儿科医学的开拓和奠基者之一,为保障我国儿童健康贡献了毕生精力,每当怀念她时我就会情不自禁的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她要求的一个合格学生。

陈翠贞教授勤奋好学、执著钻研的精神是人所共知的,同事们、学生们也都常以她这种坚持学习、刻苦敬业的精神为榜样来勉励自己。我至今记得在重庆歌乐山做医学院学生时,几乎每天傍晚返回宿舍时,都能看到陈教授和沈克非教授两位在他们居住的平房前园子里,各坐一把藤椅,捧着书本,在落日的余辉下,聚精会神地研读资料。这种分秒必争勤于读书的精神,深深印入我的头脑,教育我以后养成以读书为乐的好习惯,得益终生。

陈教授是考取“庚子赔款”第一批公费留美的女学生,1924年毕业于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特别优秀,荣获该校授予的金钥匙,成为该校学术团体终身成员。后返回祖国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儿科医师,业务能力超群,以至她20年代书写的英文病历,至1960年仍作为该医学院学生外语学习的补充教材。她任上医儿科学一级教授,又担任儿科医院院长,医教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十分繁忙,社会活动也多,但她每天仍能挤出三四个小时业余时间来学习。她工作很有计划,又能抓住重点,办事效率很高,查房从不迟到,余下时间很少与人闲聊,总是抓紧时间阅读文献书籍或伏案整理资料。解放时她已年过半百,为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她坚持每天半小时听广播电台俄文教学节目,自学达四年之久,成绩斐然,已能带领讲师、助教们翻译俄文小儿传染病教科书,至今她的家人还从她的藏书中找出几大本俄文自学笔记。除了精通英语,自学俄文外,她还粗通德、法两种文字,使她能博览群书。

陈教授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授课内容精湛,善于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抗日战争时期,后方条件十分艰苦,学校里没有一本正式教科书,参考书极少,完全靠老师自编讲稿,用英语讲课查房,学生记笔记。陈老师精通英语,娓娓道来,细细分析,使学生记得牢,用得着,很受欢迎。在陈老师的启发下,我下工夫手抄了一本英文的实习手册,以后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用了多年,十分有帮助。

陈翠贞老师一心为儿童健康着想,高瞻远瞩,考虑深远。新中国建立初,百废待兴,她急切地向领导提出:儿科与其他内、外科不同,服务对象是以年龄划分的,生理病理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急需建立一个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医院,并于1952年亲自率领上医三个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和西门妇孺医院)的儿科医生、护士等建立了附属儿科医院,任医院首任院长。1954年迁至枫林路新院址,住院门诊业务量发展迅速。1955年又受托建立国内第一个儿科系的教学新模式;1956年国家下达新任务,即拨调儿科医院1/3以上的业务人员远赴四川筹建重庆医学院儿科医院。一件件大事要事接踵而至,陈院长身兼数职,奔波于沪渝之间,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为中国的儿科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陈翠贞院长处处事事为小病人着想、替病家考虑的医德更是我们儿科医务人员学习的典范。我记得十分清晰的是她每次查房时都要先观察病人,如果当时小病人睡着了,她绝对不检查孩子,告诫跟随查房的下级医生说:“让孩子好好休息是我们的责任,绝不可打扰他。”天气寒冷时她一定要护士为她准备一个热水袋,摸触小病人前一定要把双手和听诊器等用品用热水袋焐暖。她开出的处方,总要心中核算一下费用,给予病人最有效又最低廉的治疗。有的病家仍然付不起,她曾多次慷慨解囊,予以帮助。

陈老师不但重视抢救医疗工作,而且很早就认为医护人员要走出医院大门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上世纪40年代末就让在中山医院任住院医师的我,去教育局办的幼儿园承担幼儿们的保健卫生工作,每隔1—2周去一次,指导那里的保健老师开展日常保健工作,并为孩子定期做体检,督促和检查幼儿饮食卫生等。1954年陈院长就在儿科医院建立独立的儿童保健科,除接受正常儿童系统监测和保健外,还让医务人员走向社区,担任枫林街道每个出生儿童的保健工作,如进行新生儿入户访视,定期儿保门诊随访等。

陈院长十分关心培养我国儿科医学的年轻接班人,除了在临床实践中谆谆善诱,以身作则地教导下级医生和护士外,还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外出学习进修。院内也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如上世纪40年代就组织期刊读书报告会,每月举行一次,由各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轮流准备题材,向全科室报告,并进行讨论,让大家跟上世界儿科新进展,不断提高业务质量。陈教授不仅事先具体辅导,准备资料,还每次出席学术会议主持讨论。陈教授是1950年第一任《中华儿科杂志》主编,她经常发动大家重视临床科研和总结,积极投稿,进行国内外交流。那时,我经常跟随她参加中华医学会的会务活动,协助做一部分的文秘工作,向她学到了丰富的写作编审经验。

作者刘湘云,教授。1945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医本科毕业,曾任上医儿科医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