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敬仰崇高风范

敬仰崇高风范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寿淇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脏病学家、现代心血管病与预防心脏病学奠基人之一。2000年3月20日陶寿淇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这起因于上海解放后不久,解放军因练习水战而感染血吸虫病,当时用锑剂治疗,可以发生心脏猝死,陶教授被委派进行防治指导。周恩来、江泽民、李鹏及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接见陶寿淇教授,对他长期以来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健康所做的特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缅怀光辉业绩 敬仰崇高风范——追忆恩师陶寿淇教授

诸骏仁

陶寿淇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脏病学家、现代心血管病与预防心脏病学奠基人之一。他于1918年3月生在上海。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1940年毕业后留校任内科住院医师。194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学习心脏内科和心电图学。1948年回上海医学院任内科讲师。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1952年担任上医内科学院内科副主任。1955年起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和中山医院内科主任,1958年晋升内科学教授。1974年调北京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兼内科主任。1980年任院(所)长,1984年起任名誉院(所)长。2000年3月20日陶寿淇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

他的同班同学都知道,他是班里最年轻的,也是最聪明的。他有一手速写绝技,这在当年科技条件不十分发达的时候,非常有用。据传,一堂课下来,不少同学向他要笔记抄。毕业后他被留校重点培养。1947年他去了美国最好的医学机构,在那里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回国以后,开拓事业,培养人才,使上医成为全国领先的心血管病中心。20世纪50年代他领导开办的心电图和以后的心血管新技术学习班在当时国际交往有限的条件下,成为国内主要的培养心内科人才的形式。1956年我国试办研究生教育,我应试入学,成为陶寿淇教授的研究生。陶教授学术水平高超,为人谦虚随和,但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后辈循循善诱,热情指导。记得我起草了两篇文章,他一字一句修改,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三易其稿。能师从这样一位好老师,作为他的第一个研究生,是我最大的幸福。是他带领出中山的心脏内科队伍,不少成员输送到重庆、新疆、苏州等医学院成为学科带头人。50年代中期起他培养的研究生陆续毕业后,已成为当前我国心血管学术的骨干力量,陶教授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也随之传播到各地。

上世纪50年代中,他致力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这起因于上海解放后不久,解放军因练习水战而感染血吸虫病,当时用锑剂治疗,可以发生心脏猝死,陶教授被委派进行防治指导。1952年陶教授首先报道了锑剂治疗血吸虫病过程中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导致猝死的直接原因,防止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避免猝死。这对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受到国际同道的高度重视。1954年他根据对奎尼丁诱发多形性反复短阵室速、室颤的观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论点。1956年他观察到有些原来没有心脏病的病人在腹泻或手术前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背景可能是缺钾,这在今天已经明白的机制当时还是一片空白,他提出用补充氯化钾纠正血钾过低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这一独特见解,作为我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研究,弄清了血钾过低和血钾过高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其治疗方法。1966年他与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制成中国第一台同步直流电转复器,并用之于临床。

陶教授早年在美国学习期间,还学习了当时处于草创时期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在以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发挥了作用。1981年由陶教授代表我国负责中美政府间医药卫生科技协作项目——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是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走向世界的标志。他同吴英恺教授分别建立了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的两大团队,代表了我国的水平,经过20年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其成就受到国际上的尊重。

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临床医学专家。他从上海调去北京,主要是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医疗保健工作,他为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并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他还以精湛的医术多次挽救外国领导人的生命,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多次受到有关部门表彰,1995年获“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周恩来、江泽民、李鹏及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接见陶寿淇教授,对他长期以来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健康所做的特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经他治疗的国家领导人和中央首长不计其数。他视中央保健工作为生命,他的5个子女结婚他都因公未参加,对子女的工作等更无暇顾及。在他去北京后,我在上海也被推向中央保健工作,我们一起为中央领导的具体健康问题讨论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陶教授的直接带领下工作学习,体会到他是位医学大家,虽然在学术上他要求严格,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待人诚恳,生活朴素,淡泊名利,平易近人,我从未见过他训斥下属,凡是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有此体会。在大树底下的日子最幸福。他去北京之后,最初我有一种缺少依靠的感觉,但很快认识到应该更好地学习他,紧跟他。70年代末,我们一起推动我国的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制订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在全国发挥作用。我们还先后参与了亚太地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疾病学会的工作。虽然不在一地,但是有许多机会见面,心是连通的。正当我们要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充实提高到《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之际,我们敬爱的老师离开了我们。值得向他告慰的是,他的几名学生今天已经完成了任务,希望人们看到他的精神有所继承。

陶教授又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学者和严守机密的人。他在中央领导人身边工作,从不为私事提任何要求;无论是自己多好的老朋友,从不透露领导人的任何消息。他用自己的人生历程,为社会建树了一座不朽的人道主义丰碑。

我校的前辈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道德高尚,陶教授是其中之一。值此校庆之时,我们缅怀他们,更要学习他们,让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诸骏仁,上医大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1953年3月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曾任中山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