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缅怀宫乃泉院长

缅怀宫乃泉院长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宫乃泉院长领导下,学校办得很有特色,至今回忆起来仍然难以忘怀。此时此刻,我们十分怀念宫乃泉院长,是他在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对我们的全面培养,使我们在政治和医学业务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宫乃泉院长既是我们的领导,又是我们的恩师,是他引导我们走上医学科学的大道。宫乃泉同志于1910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79年8月23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为宫乃泉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原职和级别待遇。

缅怀宫乃泉院长

程 立

我的大学学习是在华东白求恩医学院、上海医学院相继完成的,当时这两所医学院的院长都是宫乃泉同志。60多年过去了,宫院长的音容笑貌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建的一所新型医学院。抗战胜利前夕,新四军陈毅等领导同志决定筹建一所高等医学院,以适应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四军卫生部崔义田部长、宫乃泉副部长克服重重困难,于1945年5月12日在安徽省盱眙县常庄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宫乃泉兼任校长。1947年1月学校改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我是这所学校的第二届学生。在宫乃泉院长领导下,学校办得很有特色,至今回忆起来仍然难以忘怀。首先他重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广聚贤才,力邀奔赴解放区的沈霁春(生理)、苏醒(解剖)、章央芬(药理)、黄志尚(微生物)、方春望(内科)、陶煦、商鉴、张学彬(外科)等医学专家教授来院任教,除前两位外,其余均为上海医学院毕业生。宫乃泉院长也亲自为我们开课,讲授“急救学”、“普通外科学”和“战伤外科学”等。其次他重视学校招生质量和对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管理。除少数保送生外,学生均经入学考试,并实行淘汰制。此外,他还想方设法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组织从东北解放区调拨缴获的显微镜、实验记纹鼓和图书设备等。更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是十分强调教学为部队需要服务,采取平战结合、正规教学与战时流动环境相结合的方针。我们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就参加了胶东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的伤病员救治工作,通过实际锻炼,使学生在政治和业务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1948年3月,因解放战争迅速发展急需医务人才,第一届学生提前毕业,奔赴华东各战场服务。我们第二届学生于1949年3月随军南下横渡长江。5月上海解放后,第二届同学奉命参与上海市卫生医疗教学机构的军事接管任务,我被分配在上海市第二医院进行军事接管工作。1950年2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决定,我们第二届同学进入上海医学院继续深造。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年2月3日报到那天,当到达医学院路上海医学院时,学校大门口挂着醒目的大横幅:“欢迎你们带来了白求恩精神”,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插入医学系与上医三年级同学同班学习。经过医学理论课学习、临床实习和毕业考试,1953年3月,我们34位同学获得上海第一医学院本科毕业文凭,当时留在上医从事医学基础教学或临床医疗工作的有:王朱(病理)、丁朴(肺科)、朱锡琪(外科),王文华(骨科)、郑平(中医内科)、丛树樾(公卫)、汪海瑾(寄生虫科)、贾秀枫(麻醉)、臧美佳(妇科)、程立(生理)、马达民(病理)、刘德民(耳鼻喉科)、朱伯明(生化)、钮振(药理)、周沛华(解剖)、徐达(儿科)、李全路(肺科)、同新(肺科)、王浩(微生物)、高雁(公卫)等,其他同学分配到外地任职,1957年张建国由北京调回上医工作。我们没有辜负党的教育和培养,都为新中国的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此时此刻,我们十分怀念宫乃泉院长,是他在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对我们的全面培养,使我们在政治和医学业务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在他的关心下,使我们能在上海医学院插班全面系统完成了医学院的学习。宫乃泉院长既是我们的领导,又是我们的恩师,是他引导我们走上医学科学的大道。但他坎坷的一生更增强了我们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宫乃泉同志于1910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奉天医学院。1937年他奔赴汉口新四军办事处,他是第一个要求参加革命的经过正规培养的医生。1940年经邓子恢、罗炳辉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38—1945年期间,他参加培训医务人员近千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2年1月至1953年12月,他是上海医学院临管会结束后的首任院长、党委书记。在他的悉心领导下,上医扩建了中山、华山、儿科、妇产科、眼耳鼻喉科五所附属医院,新建了公共卫生学院和药学院;他重视学科建设,充实师资队伍,使获得新生的上医拥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他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队……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出现一派欣欣向荣、迅速发展的景象。与此同时,他筹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还负责将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组成上海第二医学院并兼任院长。1953年,他调任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仍兼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反“右”运动中受到不公正批判,“文革”中又遭受严重迫害,于1975年4月15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1979年8月23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为宫乃泉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原职和级别待遇。1980年沈阳军区追认宫乃泉同志为革命烈士。

宫乃泉同志是我党杰出的医学教育家和军事医学家,在战争紧张和繁忙工作中,他撰写了《野战外科学》、《战伤疗法》、《血管战伤》和《腹部战伤》等专著。对医学教学和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开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为人正直,对党忠诚,善于团结和尊重知识分子;一生重视医学教学,大力培养干部,一向以严师、良师著称,在部队和地方的医学界内有很高威信。我们第二届白求恩医学院的同学更是在他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让我们来到上医这个大家庭完成了学业,毕业后都成为上医的骨干教师,有的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教授。现在我们虽然都已离休,进入了耄耋老人行列,但在我们心中永远缅怀着我们敬爱的好领导、好老师,解放后上医的首任院长和党委书记宫乃泉同志。

作者程立,教授。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第二届学生,1953年3月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曾任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