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心理卫生

社区心理卫生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发后,我们派出心理咨询师主动上门,对孩子的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社区心理卫生需要各界协助,需要社区的各个公民参与。

第四节 社区心理卫生

情景描述

一名卫生行政官员的亲历如下。

2001年6月26日凌晨,半山镇一个建筑工地里的临时民工工棚,因山洪暴发被冲塌。我赶到现场,看到那些伤员,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当时的我,包括很多医务人员都没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面对需要,只有无奈。

2003年4月20日,区内“非典”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其间,一些被隔离者表现出恐惧、焦虑情绪。这时,我们给每个隔离点的居民分别发了一封信,详细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很快居民的情绪平稳了;现在回忆,写信是我们无意识中使用的心理干预手段。

2004年10月13日,一所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随后数名孩子出现群体性癔症。当时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已经成立,我们也已经知道向专业机构求助,在市七医院医生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恢复了健康。

2006年8月7日,一名14岁的中学生从家中跳楼自杀。事发后,我们派出心理咨询师主动上门,对孩子的家长进行心理干预。

2006年8月10日,台风“桑美”袭击苍南,我们派出两名心理咨询师深入灾区。现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已经能跨出本地区,为外地提供服务。

想一想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社区心理卫生的作用?

相关理论

(一)社区心理卫生的概念

社区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在情感和心理上有地方观念的社会单位。社区内有不同的群体,如工厂、机关、学校、居民区、乡镇等。在社区里,人们相互交往,分享各种资源。

(二)社区心理卫生原则

1.责任地段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按地域成立组织,为该区全体居民服务,每个区域为7万~20万人口。

2.整体服务原则强调住院治疗、急诊和危机处理、联络会诊与咨询、康复指导、随诊、住院前后准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及科研等全套综合服务。

3.连续性服务原则要求社区内心理卫生组织和医务人员将预防、治疗、康复作为一个完整系列对待,保证患者从住院前到住院中、到出院后很容易受到接力式的治疗。当患者在跨社区活动时也能享受到社区与社区的关系传递而不中断地得到照料,要求社区内各部门联络畅通。

4.预防为主的原则社区心理卫生的最高目标是预防心理疾患发生和保证社区人群的高水平心理效能。

5.教育性原则由于社区心理卫生是指向全体人群的,而多数人不是精神病患者,不是治疗问题,所以健康教育是社区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之一和工作任务之一。

6.群众性原则社区心理卫生需要专家,但专家只是骨干,不能包揽一切。社区心理卫生需要各界协助,需要社区的各个公民参与。

(三)社区心理卫生的机构与工作内容

1.社区心理卫生的机构社区心理卫生的机构有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精神病疗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初级保健站、各种独立的心理咨询诊所,家庭医生,个体心理诊所等。

2.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的工作内容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是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中枢,是计划、管理、培训、教育、治疗指导的中心站。一般由临床心理学者、精神科医师、社会工作者、护士、教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其工作内容如下。

(1)社区心理卫生的流行病学调查。

(2)危机干预,如精神病的急性发病或复发,家庭生活中的严重冲突和重大刺激引起的心理危机。

(3)精神疾病的防治、慢性病人的照顾和康复。

(4)儿童、老年的心理卫生服务。

(5)供婚姻、就业、学习、人际交往等各种健康人常遇的应激事件的心理咨询服务。

(6)利用各种媒介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培训心理卫生骨干。

(7)派人巡视和指导家庭病房工作,开展家庭心理治疗。

(四)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

1.家庭心理卫生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各种社会职能。最基本的职能是组织生活、繁衍生息,满足两性间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夫妻情感是否和谐、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家族成员关系是否协调,影响着每位成员的心身健康。

(1)夫妻情感:婚姻的缔结和家庭的组成,就产生了对配偶、子女、双方父母、对社会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尊重人、爱护人、照顾人,把自己的幸福与配偶、子女和家庭的幸福凝聚在一起,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道德观。结婚绝不是爱情的结束,而是更深厚的爱情的开始。夫妻情感要在生活中不断吸取新的营养来培植、来丰富,才能巩固和发展。生活是严峻的、复杂的、曲折的,各种思想的、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个性的、亲属的、性的因素在影响着双方。夫妻双方要在生活的长河中,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谅解、互相慰藉、互相忍让,甚至做出必要的牺牲,才能做到互敬互爱使爱情之树常青。

性生活和谐也是夫妻情感的基础之一。据一些地区离婚民事诉讼案件分析,性生活不满足导致夫妻情感破裂的占离婚案件的50%以上。性功能障碍属器质性疾患者极少,往往与心理因素有关。有人把性生活作为一种惩罚、要挟和满足不合理要求的法宝,从而造成对方性功能障碍,这种害人也害己的做法实不可取。那种一方强求,一方厌烦的倾向也应避免。

家庭中权利和义务的分工应平等和民主,要互相尊重,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对内、对外可有所侧重,发挥各自的长处,也要考虑各自所处环境等因素,不断调节平衡。经济生活应共同商定,勤俭持家,量入为出,十分重要。夫妻情感,要经常培养,不断增添新情趣。如果随便放纵自己的弱点、缺点,不善于保持自己的吸引力(含事业成就、社会声望、经济收入、仪表风度等),那么可能给家庭带来麻烦。夫妻的一方由于得不到原来设想的温情幸福,有可能在某种机会有了外遇。这时,另一方要冷静考虑:“为什么会有第三者插足?”家庭不可能与世隔绝,生活的需要和乐趣还来自家庭之外。一个人的最高乐趣往往还是对工作的成就和事业的贡献,拥有诚实的朋友和同志。妒忌自己的爱侣和异性正常接触交往是自寻烦恼。家庭至上,而不赞成对方在事业上和工作上付出艰辛劳动则会导致家庭乐趣之源枯竭。夫妻间要善于重新认识对方、充分估计对方在社会活动中的进展和个性的再塑造。双方不断从为实现共同理想、共同事业的努力和社会交往中吸取营养,浇灌爱情之树。

(2)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心理上出现差异是自然的。随年龄增长,儿童时代唯父母之命是遵的情况有了变化,似乎与父母有些格格不入,有人称这种现象为“代沟”,这种亲子间的矛盾现象有普遍性。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发育成长中的孩子,研究和掌握他们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家长式教育。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尊重和理解心理气氛中,使子女乐意倾诉衷肠,才能做到相互了解,真实情感得以交流。

其次,要理解子女的需要和追求。新的一代比起父母当年的生活丰富,视野开阔,而且欲求也提高了。对子女的正当需要,应努力恰当地予以满足,不能立即实现的或过高的要求,也要耐心指导,而不要动辄呵斥。

第三,是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向与创造精神。随年龄增长,孩子的成人感、独立感、自尊心日益加强,他们不喜欢别人(包括家长)对自己过多地干预和限制,对无休止的重复劝说和训导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有对抗情绪。父母要树立民主家风,鼓励子女参与家政,倾听他们的独立见解,表扬孩子的创见,使孩子能自觉地认识良好行为的道德价值,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义务感的积极性,还要注意对子女教育的一致性,夫妻要经常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如发生意见不一致时,不要在子女面前争执,而应互相维护威信,否则使子女无所适从,造成不和。

2.学校心理卫生随着学校教育方针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社会的角度看,注意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和稳定、保持学校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从个体发展角度来看,注意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则包括教师心理卫生和学生心理卫生两部分内容。

(1)教师心理卫生工作中注重让教师了解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调节。

(2)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包括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进行学校心理卫生工作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平等尊重原则、艺术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坚持性原则、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在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时,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各科教学中渗透;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

3.工作单位心理卫生在正常发展的社会里,成年人总是在某一工作单位从事某种劳动,因此,工作单位作为社会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心身健康休戚相关,某些有害因素虽然短时间作用不很明显,但却具有慢性刺激的不良影响。

(1)劳动自身的因素:简单、重复操作容易引起抑制和疲劳。因为它违背了人的追求新颖、寻求刺激的基本需要。有人报道,从事不过一分钟就重复操作的工人,要比间隔3~30分钟才重复一次操作的工人多患失眠、肠胃病和抑郁症。变动频繁、无章可循的工作,造成生活节律紊乱,容易引起睡眠障碍、精神不安、食欲缺乏等症状。昼夜倒班者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节适应。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持续从事夜班的工人其神经症、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于白班的工人。由于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判断能力也受影响,故夜班工伤事故也较白班多。工作无计划、没有心理准备,全凭上级的临时指挥,难以发挥主动精神,容易引起疲劳和厌倦。紧张、危险的工作,注意力持续高度集中,心理过度紧张,责任感压力过重,易罹患神经症、哮喘、指震颤和痉挛、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皮肤病。隔离和孤独的环境(高山、天文、气象、远洋货轮、边远地区勤务、长年暗室和单仪表观察等),生活寂寞、单调,容易导致疲劳和厌倦。环境污染(如超量的噪音、振动、粉尘、气味、高温、冷冻、潮湿、拥挤、放射性等理化刺激的延续),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改变人的情绪和行动。例如,噪音会影响人对信息的感知和情绪,改变一个人的智能和操作反应能力,导致失误。据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与噪音有关者所占比例很大,还应指出,那些突然来临的噪音对人的干扰较为严重。

(2)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心理上的疲劳往往能加重生理上的疲劳。强体力劳动,如矿山、井下、森林、高温等环境的工种,如果业余生活只用于恢复生理疲劳,而没有足够的文体活动,便会加重心理疲劳。某些药物对消除疲劳和调节厌倦情绪有积极效应,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心理上的不满、烦恼,可增加易疲劳感,并使厌倦情绪加重。因此,正确的认知与评价,意志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3)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工作特点对进行这种工作的人员要求,一个人如果长期地不能满足和适应工作的要求,如不能胜任某一岗位职务,就会产生强烈的持久的心理应激,严重时亦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使人患病;另一方面是作为具有某种个性心理特征的人对工作是否满意,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不单只是为了谋求物质资料而工作,还有更多、更高的社会和精神的需要。

归纳与小结

1.社区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在情感和心理上有地方观念的社会单位。

2.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各种社会职能。最基本的职能是组织生活、繁衍生息,满足两性间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夫妻情感是否和谐、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家族成员关系是否协调,影响着每位成员的心身健康。

3.从社会的角度看,注意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和稳定、保持学校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从个体发展角度来看,注意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4.工作单位作为社会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心身健康休戚相关。某些有害因素虽然短时间作用不很明显,但却具有慢性刺激的不良影响。

复习和应用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卫生

2.心理健康

3.家庭

4.社会群体

5.社区

二、填空

1.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_______,而且是_______。

2.动作发育的关键期是_______,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_______。

3.婴儿期的情绪重要取决于_______和_______。

4.童年期儿童记忆能力迅速发展,从机械识记_______发展,从无意识记到发展。

5.少年心理上的独特现象是_______和_______。

6.社会群体包括_______、和_______社区。

7.学校心理卫生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_______和_______ 3个方面。

三、选择题

1.个体心理卫生工作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

 A.婴儿期 B.乳儿期 C.幼儿期 D.童年期

 E.少年期

2.以下哪一种教养方式才是良好的?( )

 A.过于严格 B.过于溺爱 C.过于放纵 D.民主平等

 E.完全满足子女的要求

3.哪一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被动等不良的个性心理?( )

 A.过于严格 B.过于溺爱 C.过于放纵 D.民主平等

 E.完全满足子女的要求

4.皮肤饥渴是哪一个年龄段性心理的主要表现?( )

 A.青春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幼年期

 E.更年期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卫生的原则。

2.我国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哪些内容?

3.说明心理发展早期的特点及重要性。

4.简述青年期心理卫生应注意哪几方面问题。

5.学校心理卫生的基本内容。

(陈 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