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大分子和颗粒的跨膜转运

生物大分子和颗粒的跨膜转运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运蛋白可以介导许多极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但不能转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及其他颗粒物质。生物大分子和颗粒物质通过细胞膜以及在细胞内的转运过程,是由膜包围形成小泡来进行的包括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两种基本形式。在内体内的LDL颗粒与受体分开,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到细胞膜,完成受体的再循环;LDL颗粒则被溶酶体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进入细胞质,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

第二节 生物大分子和颗粒的跨膜转运

转运蛋白可以介导许多极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但不能转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及其他颗粒物质。生物大分子和颗粒物质通过细胞膜以及在细胞内的转运过程,是由膜包围形成小泡来进行的包括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两种基本形式。

一、胞吞作用

被摄入的物质先被细胞膜逐渐包裹,然后内陷形成小泡,再与细胞膜分离脱落进入细胞质,这个过程称为胞吞作用。根据吞入物质的状态、大小及特异程度不同,胞吞作用分为3种类型(图4-8):胞饮作用(pinocytosis)、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吞入的物质最终进入溶酶体,被溶酶体酶消化分解。

img70

图4-8 胞吞作用的3种方式

(一)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即细胞的“喝、饮”,也就是吞入液体和小溶质分子的过程,形成的囊泡较小。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液体和小溶质分子先吸附在细胞表面,然后通过该部位细胞膜下微丝的收缩作用,使膜凹陷,包围了液体物质,接着与膜分离、脱落形成直径<150nm的胞饮体(pinosome)或胞饮小泡(pinocytic vesicle)进入细胞质内。这种现象主要发生于人体的上皮细胞、黏液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有报道,一个巨噬细胞1h饮入的液体,可达细胞体积的20%~30%。

(二)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即细胞的“吃”,也就是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和大分子复合物的过程,如吞噬细菌和细胞的碎片。吞噬作用形成的囊泡称为吞噬体(phagosome)或吞噬泡(phagocytic vesicle),直径一般>250nm。哺乳动物的大多数细胞没有吞噬作用,只有少数特化细胞才具有这一功能,如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它们广泛地分布在组织和血流中,共同消灭异物,防御微生物的侵入,清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等。

(三)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除了一般进行的非选择性的胞吞和胞饮作用外,大分子物质内吞往往首先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内陷形成有衣小窝(在电镜图像上可见其外表面覆盖有毛刺状结构),继而形成有衣小泡进入细胞。这种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高度特异性的,能使细胞摄入大量特定的配体,而不需摄入很多细胞外液,大大提高了内吞效率(可达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效率的1000倍)。激素、转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大分子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进入细胞的。

用负染方法在电镜下观察,有衣小泡的衣被呈五边形或六边形排列闭合的足球状晶体结构(图4-9),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网格蛋白(clathrin)。这是一种高度稳定的纤维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0。网格蛋白是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聚体,3个二聚体形成三脚蛋白复合体(triskelion),呈三分支状排列,它们在有衣小泡表面组装成五角形或六角形的网状结构。人类的网格蛋白重链基因有2个拷贝,在大脑组织中大量表达,编码167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轻链能与钙和钙调蛋白结合,易磷酸化,可能调控影响网格蛋白的组装和拆卸。网格蛋白的作用与有衣小窝最初的形成有关,一旦小泡形成,网格蛋白即解体脱下,可再去参加形成新的有衣小泡。网格蛋白与膜的结合依赖衣被中的其他蛋白,膜受体在有衣小窝内的固定也依赖衣被中的其他蛋白。

img71

图4-9 有衣小泡的结构和装配

受体介导胞吞作用的典型例子是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图4-10)。胆固醇是动物细胞生物膜形成的必需原料,如果胆固醇不能被利用而积累在血液中,将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通常血中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以LDL的形式存在和运输。当细胞需要胆固醇时,LDL颗粒可与细胞膜上LDL受体特异结合,这种结合可诱使尚未结合的LDL受体向有衣小窝处移动来与LDL结合,并引起有衣小窝继续内陷,形成有衣小泡。这样与受体结合的LDL颗粒很快被摄入细胞,接着有衣小泡迅速脱去网格蛋白衣被,并与细胞内其他囊泡融合,形成内体(endosome)。在内体内的LDL颗粒与受体分开,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到细胞膜,完成受体的再循环;LDL颗粒则被溶酶体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进入细胞质,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每一个LDL受体往返一次约需100min,24h内可往返数百次。

img72

图4-10 LDL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二、胞吐作用

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过程相反:细胞内某些物质由膜包围形成小泡,从细胞内部逐步移到细胞膜下方,小泡膜与质膜融合,最后把物质排出细胞外。真核细胞的分泌活动几乎都是以胞吐的形式进行的。

在真核细胞中不断产生分泌蛋白,它们合成后立即包装入高尔基复合体(GC)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这种分泌过程为结构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另一些细胞所要分泌的蛋白或小分子,贮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当接受细胞外信号(如激素)的刺激时,分泌囊泡才移到细胞膜处,与其融合将囊泡中分泌物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调节性分泌途径(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结构性分泌途径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调节性分泌途径主要存在于特化的分泌细胞(如内分泌腺体细胞、神经细胞和消化腺细胞等),通过引起细胞质Ca2+浓度瞬时增高来启动胞吐作用。

通过胞吐作用,细胞能将细胞内产生的各种物质排到细胞外,有的黏附在细胞表面,变成细胞被的一部分;有的则渗入细胞外基质中;有些扩散到细胞间质或血液中作为其他细胞的营养物质或信号。与此同时,囊泡膜可掺入细胞膜中,但也可以通过胞吞作用再回到细胞质内,还可以再被整合到新的分泌囊泡中。如此,通过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使胞内膜和细胞膜不断地得到交换和更新,形成细胞内膜的循环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