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价格接受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由价格接受行为、需求和供给3部分构成,主要结论是:价格可以引导资源配置,达到Pareto最优境界。竞争市场模型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模型,是分析经济问题的基准(benchmark)或参照系。
竞争行为数之不尽,其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称为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买卖双方逆来顺受,随波逐流,被动地接受现行市价。卖主叫价高于市价,则完全卖不动,因为有无数其他卖主愿意按市价出售;买主压价,出价低于市价,将一无所获,因为无数其他买主愿意按市价购买。这就是价格接受行为,又称为受价行为(price taking)。这时,买卖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当然,买主可以排队抢购或以脚投票,发送需求信号,卖主可以增加或减少产量,发送供给信号。
完全竞争由4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卖主提供的物品或劳务完全相同(物品或劳务可以免费地无限分类,直到完全“同质”,并且具有交易各方一致认同的“度量”);市场信息可以免费获取,每个人都是完全的知情者;存在大量的“小”参与者,单个买主和卖主的交易量与市场总交易量相比微不足道;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障碍。张五常认为,只要生产者出售的物品或劳务没有疑问地相同,潜在竞争者的参与易如反掌,就会出现价格接受行为。
严格地说,只有能够在期货市场成交的物品(黄金、白银、木材、花生、鸡蛋等)才能真正形成完全竞争市场,这样的物品全世界大约只有几十种。股票、债券、贵金属、农产品和日用品市场非常接近完全竞争;汽车(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等)和运动鞋(Nike,Reebok,Adidas,FILA等)市场显然不是完全竞争的;绝大多数工业品和零售商品市场都不是完全竞争的,不同企业出售的同类商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差别,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包括路费)和所买到的东西(包括售后服务乃至服务态度)不可能完全相同。
完全竞争不是常态,但人们还是优先使用完全竞争模型来分析问题。第一,完全竞争模型非常简洁,能方便地对需求、供给和政府政策变化造成的市场反应做出强有力的预测,追求“大致的对”而不是“精确的错”。例如,世界石油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假设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完全竞争模型预言短期石油价格将上升,销售量减少,而长期又会回落,这无疑是正确的。医疗服务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完全的,当政府通过严格的职业医师执照控制市场进入并排除一些民间疗法时,完全竞争模型预言医生收入将增加,也不会有错。第二,许多市场非常接近完全竞争。全球电视机市场虽然只有几十个卖家,但每一个都不能对价格施加重大影响,不同品牌电视机之间确有差别,但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并非十分强烈,现有企业的经销网络对新进入者是一个障碍,但只要价格足够高,还是会有新的进入。很多比较简单、技术成熟的医疗服务项目之间,药品生产企业之间,医疗保险业之间,竞争都非常激烈。第三,市场往往是有层次的。原油开采这一环节可能是垄断的,但经销商与零售商环节、零售商与消费者环节则是竞争性的。第四,实践证明,利用完全竞争模型对诸如家电、快餐、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市场进行分析,能够做出相当准确的预测,把握其主要特征。
不完全竞争主要表现为觅价(price searching)和造价(price making)。卖者加价则少卖,减价可以多卖,出售者寻寻觅觅,希望确定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价格,就是觅价行为。视交易环境不同,觅价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垄断(monopoly)、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和寡头竞争(oligopoly)这3种情况。造价是指卖者故意造假价,希望顾客中计,这往往是由不对称信息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