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消化道及大肠疾病的诊断基本上得到解决,而小肠疾病难以诊断,易漏诊及误诊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突出。有人报道小肠疾病仅占胃肠道疾病的1%~4%,这与对其认识不够及检查手段受限不无关系。
第一节 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消化道及大肠疾病的诊断基本上得到解决,而小肠疾病难以诊断,易漏诊及误诊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突出。有人报道小肠疾病仅占胃肠道疾病的1%~4%,这与对其认识不够及检查手段受限不无关系。
詹俊等收集224例小肠疾病,发现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130例(58%)、腹部包块40例(18%)、发热37例(17%)、便血26例(12%)、消瘦13例(6%)、腹泻11例(5%)、黑便8例(4%)及呕血3例(1%);疾病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憩室48例(21%),小肠平滑肌肉瘤21例(9%),小肠恶性淋巴瘤20例(9%),小肠平滑肌瘤16例(7%),出血坏死性小肠炎14例(6%),空肠腺癌12例(5%),十二指肠腺癌10例(5%),回肠憩室10例(5%),壶腹部癌9例(4%),Crohn病9例(4%),小肠扭转8例(4%),空肠憩室7例(3%)及其他疾病40例(18%)。
目前用于小肠疾病诊断可选择的检查方法有:①传统的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或小肠置管后注入一定量的泛影葡胺造影,尤其适用于可疑肠梗阻的患者;②内镜(包括小肠镜),对十二指肠及高位小肠病变较适用;③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出血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较有效,确诊率为60%~80%;④血管内放射性核素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率为30%~80%;⑤术中内镜结合强光透照检查,对一些局灶性小的病变定位较好;⑥其他:B超、CT及磁共振成像(MRI)造影显影检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