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几岁孩子有阑尾炎怎样治疗

十几岁孩子有阑尾炎怎样治疗

时间:2024-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发病率低于成年人。据综合医院统计,12岁以下的小儿急性阑尾炎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4%~5%。1岁内婴儿的急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2岁内为70%~80%,5岁时为50%。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平均高10倍。考虑到左侧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时,应仔细进行胸、腹部体检和X线检查,确诊后可经左下腹斜切口切除阑尾。

第二节 特殊类型的阑尾

一、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1)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发病率低于成年人。据综合医院统计,12岁以下的小儿急性阑尾炎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4%~5%。

(2)与成年人比较,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1岁内婴儿的急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2岁内为70%~80%,5岁时为50%。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平均高10倍。

(3)小儿的大网膜发育不健全,对炎症的局限能力差,就诊时近80%患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化脓性腹膜炎。

(4)临床症状不典型,胃肠道反应比较突出,有时以频繁的呕吐为最初的首要症状。个别患儿起病时就伴有39~40℃高热,也有以持续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

(5)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肠炎可能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诱发因素,致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多,容易误诊。

(6)小儿查体常不合作,腹部是否有压痛和压痛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必须取得病儿和家属的合作,反复检查,仔细比较,以求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7)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10%,占40岁以上成年人的30%。

(2)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渐增而增高。

(3)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血管硬化,约30%患者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另外,老年人大网膜已萎缩,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合并化脓性腹膜炎的机会较多。

(4)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痛不明显,常无转移性特点。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已穿孔,腹膜刺激征也不明显。有时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右下腹已出现包块,但不伴有急性炎症表现,临床上很似回盲部恶性肿瘤。

(5)老年人常并存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胃肠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相混淆,增加了诊断上的难度。

(6)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证,除单纯性阑尾炎在严密的观察下,可保守治疗外,其他类型的阑尾炎必须手术治疗。但要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异位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多数人出生时阑尾已下降到右髂窝内,如胚胎发育异常,阑尾可滞留于腹腔的任何部位。当异常位置的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诊断上有一定困难,临床上较多见的异位阑尾为盆腔位,肝下位和左侧位。

1.低位(盆腔位)急性阑尾炎 由于盲肠下降过多或右半结肠游离而缺乏固定时,阑尾可位于髂棘线以下,甚至完全进入盆腔内,临床估计盆位急性阑尾炎发生率为4.8%~7.4%,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只是腹痛部位及压痛区均较低,肌紧张也较轻。病程中可能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次增多,肛门坠胀;或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和尿急等。低位阑尾炎治疗与一般阑尾炎相同,应急诊手术切除阑尾。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探明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分离炎性粘连,使阑尾完全游离后切除。

2.高位(肝下位)急性阑尾炎 先天性肠道旋转下降不全时,盲肠和阑尾可停留于肝下;后天性阑尾过长,尖端也可延伸于肝下。肝下位阑尾炎时,腹痛、压痛和肌紧张均局限于右上腹,临床上常误为急性胆囊炎。必要时行腹部B超检查,如证实胆囊大小正常,轮廓清晰,胆囊腔内也无异物回声时,高位阑尾炎应该考虑,一旦确诊应急诊实施阑尾切除术。

3.左侧急性阑尾炎 由于先天性腹腔内脏异位,盲肠可位于左下腹部;后天性游离盲肠,也可移动并粘连固定于左下腹,阑尾也随之固定在左髂窝内。左侧位急性阑尾炎极少见,其病理类型和发病过程与右侧急性阑尾炎相同,有转移性左下腹痛,压痛和肌紧张也局限于左髂窝。考虑到左侧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时,应仔细进行胸、腹部体检和X线检查,确诊后可经左下腹斜切口切除阑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