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GIS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
一、好发部位
据日本国立癌中心报道,211例GIST病例的部位分别是胃(84%)、小肠(10%)、直肠(4%)、食管(1%)及大网膜(1%),组织学类型依次是梭形细胞75%、混合细胞18%、类上皮细胞7%。自1990年以后报道的GIST中,60%~70%发生于胃、25%~35%发生于小肠、约5%发生于结直肠,食管发病率不足2%,阑尾的发病率则少,其中约1/2发生于胃体,发生于胃窦和贲门的间质细胞瘤各占1/4。肠道间质细胞瘤的发生率,按多少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直肠及结肠及食管。DeMatteo等报道了200例GIST,其中胃39%、小肠32%、结直肠15%及18例来源不明。
二、大体类型
Skandalakis等依据肿瘤生长方式将胃肠道间质瘤分为:①腔内生长型(intra-luminal),表现为具有亚蒂的向腔内生长肿物;②壁内生长型(intra-mural),沿胃肠道管壁内生长,肿物表面的黏膜隆起比较缓慢;③腔外生长型(extraluminal),即向腔外生长型肿物;④混合型(dumbbell),肿瘤较大,向肠壁两侧明显隆起。
三、组织学类型与免疫组化特征
GIST病理类型一般采用依据免疫组化染色的Rosai分类,即依据间叶性标记(波形蛋白、原始造血细胞CD34、血管内皮细胞CD31)、肌源性细胞标记物[结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HHF35、钙调蛋白(caldesmon)及肌钙调节蛋白(calponin)]、神经源性细胞标记物(可溶性酸蛋白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神经元纤维)的免疫组化染色,将GIST分为:①平滑肌源细胞方向分化的肿瘤(smooth muscle type,SM型),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至少平滑肌性标记物中之一阳性;②神经源细胞方向分化的肿瘤(neural type,N型),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至少神经性标记物中之一阳性;③神经源性和平滑肌源双方向分化的肿瘤(combined smooth muscle-neural type,CSMN型),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全部或部分神经性和平滑肌性标记物均阳性者;④不向上述方向分化肿瘤(uncommitted type,U型),免疫组化染色提示神经性和平滑肌性标记物均阴性者。据Newman等报道,上述各种亚型恶性间质瘤的发病率分别为31%、36%、20%及13%。
四、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判定
发生于胃肠道肌层的胃肠道间质瘤,既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肿瘤,也不同于神经源性肿瘤,是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因其异源性,仅依靠光镜难以区分。GIST是一种侵袭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很难预测。在首次诊断时有25%~30%明确是恶性,其余被认为有恶性潜在倾向。许多学者认为没有真正的良性GIST,所谓的“良性”和“恶性”应用“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代替更准确。
关于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判断,目前根据肿瘤直径、细胞异型性、细胞丰度及核分裂象的多少作为良、恶性判断的参考指标。一般认为肿瘤直径>5cm,伴有出血及坏死,细胞质丰富,细胞异性型明显及核分裂>5/50个高倍视野,就应考虑有恶变倾向。临床上,肿瘤出现包膜浸润以及邻近器官或远隔转移时即可认为是恶性GIST。最近有的学者报道联合检测核仁组成区噬银蛋白(AgNOR)、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一种核蛋白),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胃肠道间质瘤的增殖活性。Wang等收集73例GIST病例,p53阳性率为50.7%,恶性GIST的p53阳性率为71.4%(25/35)显著高于良性病例的34.2%(13/38)。ki-67标记指数是恶性GIST为65.7%(23/35),良性病例为36.8%(14/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zom将GIST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类,发现p53阳性率分别为10.6%、33.8%及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53过度表达和ki-67阳性率与GIST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国外学者将GIST的恶性程度根据肿瘤最大直径、400倍镜下一个视野中平均病理核分裂象(high power field,HPF)的数目来评估,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1)良性(very low risk):肿瘤直径<2cm,且病理核分裂象<5/50HPF者。根治切除术后很少复发。
(2)低度恶性(low risk):肿瘤直径2~5cm,且病理核分裂象<5/50HPF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率为5%~10%。
(3)中度恶性(intermediate risk):肿瘤直径>5cm,且病理核分裂象6~10/50HPF者;或肿瘤直径5~10cm,且病理核分裂象<5/50HPF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0%~20%。
(4)高度恶性(high risk):肿瘤直径≥5cm,且病理核分裂象5~10/50HPF者;或≥10cm或≥10/50HPF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
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应结合有无远隔转移,周围脏器浸润有无,肿瘤直径大小及核分裂象来进行综合判定。一般直径大的肿瘤,其核分裂象多,且多为恶性GIST。GIST恶性的绝对判定标准是远隔转移和局部浸润,恶性或潜在恶性GIST的标准是:①肿瘤直径>5cm;②细胞异型性;③核分裂象、核分裂率;④伴有坏死灶。也有不满足上述标准的恶性GIS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