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恶性黑素瘤的化疗及免疫治疗

恶性黑素瘤的化疗及免疫治疗

时间:2024-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恶性黑素瘤细胞的生长速率及倍增时间显示其应当对化疗敏感,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找到确实有效的化疗或免疫治疗方法。消化道恶性黑素瘤术后转移很常见,因此,术后应辅助治疗以减少可能发生的转移,但目前对术后辅助化疗和生物治疗的作用尚无肯定结论。对于播散性患者,化疗和免疫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病例可获得缓解。这是迄今疗效最好的免疫治疗方案。

第三节 恶性黑素瘤的化疗及免疫治疗

恶性黑素瘤细胞的生长速率及倍增时间显示其应当对化疗敏感,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找到确实有效的化疗或免疫治疗方法。消化道恶性黑素瘤术后转移很常见,因此,术后应辅助治疗以减少可能发生的转移,但目前对术后辅助化疗和生物治疗的作用尚无肯定结论。对于播散性患者,化疗和免疫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病例可获得缓解。

一、单一药物化疗

1.达卡巴嗪(氮烯咪胺) 作为治疗恶性黑素瘤的首选药物,文献报道单药有效率为20%左右,即使后来报道的新药亦未超过达卡巴嗪的疗效。亚硝脲类药物的有效率为10%~20%,顺铂对难治性恶性黑素瘤过去报道的有效率为10%~15%,长春碱类有效率为15%左右。抗代谢药物基本无效。其他有效的药物包括多柔比星、紫杉醇和异环磷酰胺等。

达卡巴嗪200mg/d静滴,共10d,3~4周为一疗程;或200~250mg/m2静滴,连用5d,3周重复。但大剂量(>650mg)并未见提高疗效,且毒性增大。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大剂量用药时可产生严重骨髓抑制。

2.亚硝脲类 作为治疗恶性黑素瘤的二线药物,对脑转移有一定疗效。常用剂量如下。

BCNU:100mg/m2静滴,共2d,每6周重复一次。

CCNU:100~130mg/m2,口服,每6周一次。

Me-CCNU:150~225mg/m2,口服,每周重复一次。

3.新抗癌药 近年来临床试用的新药见表35-1。这些药物单用疗效均未超过达卡巴嗪,其在联合化疗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表35-1 恶性黑素瘤化疗选用的药物

img154

4.雌激素 12%~46%恶性黑素瘤患者瘤组织内含有雌激素受体,因而将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应用于临床。单用疗效很低,现多与化疗连用。Lawrance等综合文献报道207例恶性黑素瘤患者,应用他莫昔芬(TAM)每日20~100mg/m2,多为低剂量,有效率为8.2%。Flaherty将达卡巴嗪(DTIC)+顺铂(DDP)+TAM与DDP+DTIC对照,治疗组有效率为18%;另一组不加他莫昔芬,有效率为13%,说明化疗加用抗雌激素药物可提高疗效。

二、联合化疗

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或防止抗药性的发生,疗效较单一用药为优。二药联合方案的有效率为20%~30%,三药联合方案可达30~40%,缓解期达6个月左右。常用的方案为以DTIC为主和非DTI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表35-2),其中以DDP+长春地辛(VDS)/长春碱(VLB)+DTIC和DDP+博来霉素(BLM)+洛莫司汀(CCNU)/VLB较常用。大剂量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尚在探索阶段,有报道较单药化疗疗效明显,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日本文献推荐术后辅助DAV方案[DTIC+尼莫司汀(ACNU)+VCR]或DAVP方案(DTIC+ACNU+VCR+pepleomycin)。

表35-2 恶性黑素瘤联合化疗方案

img155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如下。

1.BOLD方案

BLM:7.5mg/m2,静滴,d1,d4;以后的疗程为15mg/m2,静滴,d1,d4

DTIC:200mg/m2,静滴,d1~5

VCR:1mg/m2,静注冲击疗法,d1,d5

CCNU:80mg/m2,口服,d1

每4~6周重复一次。

2.BDV方案

BCNU:75mg/m2静滴,d1,2次/6周,2次。

DTIC:250mg/m2静滴,d3~5

VCR:1.4mg/m2静注冲击疗法,d1,d8

3周为1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此方案为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常用的化疗方案,也是疗效较好的方案。

3.DVP方案

DTIC:200mg/m2,静滴,d1~3

VDS:3mg/m2,静滴,d1,d8

DDP:50mg/m2,静滴,d4,d5

3周为1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4.PBDV方案

BCNU:75mg/m2,静滴,d1,1次/周,2次。

DTIC:200mg/m2,静滴,d3~5

VCR:1.4mg/m2,静脉冲击疗法,d1,d8

DDP:30mg/m2,静滴,d4,d5

3周为1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5.BPDT方案(Dartmouth方案)

BCNU:150mg/m2,静注d1

DDP:25mg/m2,静注d1~3

DTIC:220mg/m2,静注d1~3

TAM:10mg/次,口服,3次/日,连续服用。

3周为1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Mastrangelo综合报道141例用BPDT方案,有效率为46%。此方案被推荐为治疗晚期恶性黑瘤的一线化疗方案,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化疗方案之一。

6.BDVPT方案

BCNU:75mg/m2,静滴,d1,8次/6周,2次。

DTIC:200mg/m2,静滴,d2~4

VDS:3mg/m2,静滴,d1,d8

DDP:30mg/m2,d5~7

TAM:10mg/次,口服,2次/日,全疗程连服。

3周为1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三、免疫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调节因子应用于恶性黑素瘤的临床治疗。早年应用卡介苗(BCG)治疗,不仅可使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集中于肿瘤病灶,还可刺激机体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增生及活性,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BCG可采用皮肤划痕法、瘤内注射或口服。瘤内注射效果较好,但仅适于表浅肿瘤。目前研究较多的为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局部注射有效,但系统用药有致死可能。IFN-α应用于治疗转移性疾病时,有效率并不高(10%~30%)。但当转移灶外科清除后给予大剂量IFN能明显提高Ⅲ期患者的生存率。这是迄今疗效最好的免疫治疗方案。因此,美国FDA于1995年批准了其临床应用。IL-2是一种T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毒T细胞的前身分化为细胞毒T细胞,促进NK细胞增殖分化。其应用于转移性患者时,据报道PR约20%。West等(1987)应用IL-23×106 u/m2静注5d/周,2次,加LAK细胞治疗10例,PR 5例,有效率50%。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应用IL-2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晚期恶性黑素瘤,显示较IL-2单独或与LAK细胞合用效果更好,有效率达35%,其中部分病例完全缓解。

Ecog(1996)报道恶性黑素瘤切除术后,大剂量应用IFNα-2b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日本经验是应用DAV方案及IFN-β局部应用可明显提高Ⅲ期恶性黑素瘤的生存率,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实施5~6个疗程,可局部注射IFN-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