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时间:2024-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少见,占整个消化道肿瘤的0.3%和小肠肿瘤的25%~45%。由于十二指肠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殊性,使该区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难度。Lang等报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分别是上腹部疼痛(61%)、体重下降(44%)及贫血(38%)。本组病例的纤维十二指肠镜正确诊断率为90.0%,十二指肠低张造影为86.7%、B超检查为33.3%及CT扫描为58.3%。

第二节 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duodenum)系指原发于十二指肠各段的肿瘤,但不包括Vater壶腹、胆总管下段及胰头部的肿瘤。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少见,占整个消化道肿瘤的0.3%和小肠肿瘤的25%~45%。因十二指肠长度占不到小肠长度的10%,说明十二指肠比其他部位的小肠更容易发生癌瘤。由于十二指肠的解剖学生理学特殊性,使该区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难度。十二指肠癌大体可分为息肉型(polypoid type)、扁平隆起型(flat-elevated type)及溃疡型(ulcerative-invasive type),早期病例多是息肉型,而进展期病变多是溃疡型。

一、临床表现

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起病隐匿,进行期病变可有溃疡样症状(上腹部疼痛)、肠管出血症状(呕血、便血及贫血)、消化道梗阻症状(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及胆道梗阻症状(黄疸、发热)。Lang等报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分别是上腹部疼痛(61%)、体重下降(44%)及贫血(38%)。学者曾报道一组病例,临床症状最多是腹痛及上腹部不适11例(50.0%),其次是黄疸5例(22.7%),再次是恶性呕吐4例(18.2%)和腹部胀满感2例(9.1%)。

二、临床诊断

目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主要是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基础上,根据如下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定。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中胆红素增加与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标志物CA19-9升高与否等,来区分出现胆道梗阻症状患者的梗阻部位是否在胆道系统。

2.十二指肠低张造影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hypotonic duodenography)可发现十二指肠壁僵硬、不规则,息肉样充盈缺损、环形狭窄及肿瘤溃疡形成的龛影,且可发现不易到达的第4段肠管癌瘤。

3.纤维内镜检查 纤维十二指肠内镜检查(duodenal fibroscopy),可直接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和咬取黏膜活体组织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

4.影像学检查 B超、CT扫描等检查对包括转移灶在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一定的价值。Sanotoro等对1980~1994年意大利36家大医院共实施的89例非乳头部位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纤维内镜检查是十二指肠癌的最有效诊断方法,其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1.7%和88.0%,且发生肿瘤的最多部位是乳头周围部位(62.2%)。本组病例的纤维十二指肠镜正确诊断率为90.0%,十二指肠低张造影为86.7%、B超检查为33.3%及CT扫描为5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