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附红细胞体感染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附红细胞体感染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以导致嗜碱性点彩增多,但本例患儿嗜碱性点彩计数极其增高,且具有折光性,多项附红体试验和四环素衍生物治疗疗效证实患儿合并附红体感染。由于患儿同时存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所以其贫血不能被米诺环素纠正至满意程度。附红体侵染并主要寄生于动物和人的红细胞以及血浆、骨髓等部位,感染细胞达到一定比例,可以出现临床病症。

病例6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附红细胞体感染

【简要病史】 患儿,女,2岁,籍贯安徽,病程1年余。重度贫血貌,肤色苍黄,精神欠佳。无发热,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心肺(-),肝肋下2.5cm,脾肋下4cm,质中。总胆红素81μmol/L,结合胆红素8μmol/L,肝功各项酶指标正常。外院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溶血性贫血”,输血及对症治疗疗效不佳。

【血象与溶血常规试验】 ①血象:WBC 5.5×109/L,RBC 2.07×1012/L,Hb 52g/L(20天前输血1个单位),PLT 191×109/L,MCV 105fl,MCH 25.2pg,MCHC 236g/L,RDW-CV 0.34,RET 35.6%,RI 4.84。②溶血初筛试验:结合珠蛋白60mg/L,游离血红蛋白329mg/L,抗人球蛋白试验(-),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CD55阴性红细胞0.41%,CD59阴性红细胞0.19%,酸化甘油溶血试验>290秒,血清铁蛋白50.85μg/L。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明显大小不均,部分细胞中空区扩大,少量靶形、棘形变化,易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47.6%),晚幼红细胞约1%。根据红细胞形态学提示,做血红蛋白病检查:HbA24.70%,HbF 4.41%,Hb电泳未见异常区带,异丙醇试验(+),Heinz小体>90%,红细胞包涵体(+)。

【红细胞酶检测】 由于患儿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量多、颗粒粗大,因此重点对嘧啶5′-核苷酸酶(P5′N)进行检查。紫外分光光度法初筛试验P5′N(R)为2.79(正常值2.90±0.23);酶活力测定:P5′N 16.45(正常值7.43±0.87),P5′N(L)32.41%(42.35±5.05%),PK35.19(14.15±2.48),G6PD 28.53(10.82±0.93)。

【附红细胞体检查】 因患儿的部分嗜碱性点彩有折光现象,故进行附红体病检查。干燥血涂片瑞-姬染色显示红细胞紫色点彩颗粒粗大,多分布于膜周边,部分细胞棘形变化,呈星芒状、锯齿状(附后图13-10)。红细胞活体湿片压片法显示红细胞周边出现1μm左右圆形或者椭圆形折光亮点,稀盐酸溶血离心浓集处理后,可游动的折光亮点明显增多(附后图13-11)。吖叮橙染色后在荧光镜下观察,易见红细胞内橙红色着色颗粒,以围绕细胞膜分布多见(附后图13-12)。扫描电镜观察患儿红细胞,易见膜上附红体侵染后形成的突起,呈星芒状(附后图13-13)。

【诊断】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附红细胞体病所致重度溶血性贫血。

【治疗】 针对附红细胞体病服用盐酸米诺环素,同时补充叶酸。治疗40天后复查,红细胞计数由服药前2.07×1012/L上升至2.8×1012/L,血红蛋白由52g/L上升至85g/L;HbA25.26%,HbF 2.56%,点彩红细胞20.8%。

【诊断要点与分析】

(1)红细胞形态明显浅染、靶变,提示地中海贫血可能,血红蛋白病相关检测予以确诊。患儿严重贫血、RI增高,新生红细胞增多,故MCV未出现典型的小细胞表现,但MCH仍然低于正常,为诊断提示之一。

(2)关于高嗜碱性点彩:酶病专项检测排除患儿P5′N缺陷及铅中毒可能(无齿龈沉淀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以导致嗜碱性点彩增多,但本例患儿嗜碱性点彩计数极其增高,且具有折光性,多项附红体试验和四环素衍生物治疗疗效证实患儿合并附红体感染。由于患儿同时存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所以其贫血不能被米诺环素纠正至满意程度。

(3)关于附红体病:全称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由寄生虫引起的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之一。①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属于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附红细胞体可通过昆虫媒介传播、接触传播、血源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附红体侵染并主要寄生于动物和人的红细胞以及血浆、骨髓等部位,感染细胞达到一定比例,可以出现临床病症。患有疾病者比健康人群感染率显著增高,与家畜接触频繁者亦为高发人群。②临床症状:贫血、黄疸、发热为最常见三大症状,可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易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混淆。注意慎用切脾治疗,因为动物实验显示,切脾后附红体感染率极高、极易死亡。附红体病还可引起其他多种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小儿多见)、结缔组织病样症状(女性多见)、皮肤病变(夏季明显),患者还可出现寒战高热或持续性低热或周期性发热,易被误诊为感冒、胃肠炎、败血症、结核、疟疾、副伤寒、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甚至恶性血液病。③治疗:目前无特效药能将虫体完全清除,而且尚无规范治疗方案。明确对附红体病治疗无效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有效的药物首选四环素类,其次可选择喹诺酮类、抗疟药等。黄连解毒汤等中药亦有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