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存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存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时间:2024-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海长海医院统计,506例做溶血项目检查的患者中,遗传性溶血病因分别为红细胞膜病42.56%、血红蛋白病34.62%、红细胞酶病22.82%。红细胞膜病中以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最常见,血红蛋白病中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常见,而这两种病并存于同一个体,成为复合型双杂合子,也是双杂合型溶血性疾病常见类型。

病例8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存β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

根据上海长海医院统计,506例做溶血项目检查的患者中,遗传性溶血病因分别为红细胞膜病42.56%、血红蛋白病34.62%、红细胞酶病22.82%。红细胞膜病中以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最常见,血红蛋白病中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Th)最常见,而这两种病并存于同一个体,成为复合型双杂合子,也是双杂合型溶血性疾病常见类型。

由于HS病理变化为红细胞膜表面积丢失、细胞球形化变化,而β-Th为细胞内容物不足而使红细胞膜表面积相对增大、细胞靶形变化,因此对膜表面积而言,两种相反的变化使得相关溶血指标相互干扰、互相抵消,增加诊断困难。在此列举3例HS并存β-Th双杂合子,均为贫血多年病因不明,患者临床表现和溶血检查数据见表13-5。对此类型患者必须进行溶血系统分析和家系调查。

表13-5 HS并存β-Th双杂合子临床表现和溶血检查数据

img208

【诊断要点】 ①有溶血指征。患者血象中MCV下降变化不甚明显(如家系1患者)。②红细胞形态并存两类细胞:既有中空区扩大、浅染细胞,又有中空区缩小、球变细胞。较少见典型球形和靶形细胞(图13-15)。③红细胞膜病诊断指标常阴性:盐水渗透脆性初溶数值变化不明显,全溶数值可下降;酸化甘油溶血试验结果阴性。④血红蛋白病诊断指标阳性:HbA2和/或HbF测值增高。⑤家系佐证:双亲一方MCV/RBC比值低于临界值15,红细胞浅染、靶变,血红蛋白病指标异常;另一方红细胞膜病指标(MCHC、AGLT50等)可有轻度变化,也可无变化,但是红细胞球变明显或细胞深染而无中空区(附后图13-15)。

(李津婴,万树栋,黄正霞,许燕群,周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