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结核病网络专报质量

提高结核病网络专报质量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我省实施了优化网络专报省级项目、国家优化专报试点项目,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切实提高了网络专报质量。根据项目要求,由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山东省结核病防治中心成立了督导组,负责定期对项目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导。

第1节 提高结核病网络专报质量

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系统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五大要素之一,结核病的疫情状况及工作质量状况,多数情况下要通过统计监测信息来体现。非典以后我国实行了传染病直报和结核病网络专报,并实行了月报、季报、年报制度,我省顺应形势同步建立了月度、季报通报制度,对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我省实施了优化网络专报省级项目、国家优化专报试点项目,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切实提高了网络专报质量。

一、问题与背景

2005年以前,统计工作中报表制度的贯彻方式仍主要采取自上而下布置报表,自下而上报送报表的方式。有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统计监测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类手工报表,其指导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监测信息的使用人来讲,信息的表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统计监测信息重要质量特征。传统报表方式较容易受到中间环节的制约,影响到信息的上报时间及数据的统计周期。就手工季度报表而言所表露的统计信息间隔过长,缺乏及时性,使用人了解的是3个月以前的统计信息状况,在某些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当前,统计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作用越来越强,信息化对统计工作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利用网络进行统计报表数据采集工作的覆盖面也已越来越广。网上直接填报一方面节省各级统计录入报表的时间,另一方面各级统计部门都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数据,既满足各级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又从时间上大大提高了效率。网上直报本身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制定网上报表时根据表内和表间逻辑关系定义审核关系,进行报送时的初步审核,能够在源头上直接控制数据质量,因此,网上直报是结核病控制信息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鉴于如何有效登记结核病例和对病例进行有效管理是制约结核病控制项目成功的瓶颈这一现实问题,为加强结核病防治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结核病防治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疫情信息,根据来自WHO和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TB-CDC)的建议,卫生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专报),并于2005年1月份在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正式启动。山东省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自启动以来,在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领导和统计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资料录入率及准确性逐步提高,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月、季度报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一方面网络专报及时准确的优势不能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仍然较重的尴尬局面。如何优化网络专报系统,提高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资料统计质量,发挥其及时准确的优势,逐步取消各类手工报表,减轻基层统计监测人员的工作负担,成为统计监测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利用省级经费,在省内选择了3个地市8个县区,开展“优化网络专报系统,逐步取消手工报表”的试点工作,为逐步完善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经验。同时,自2005年实行网上直报后,经过3年的运行,由于在技术上和法律上还不够完善,基层单位在实现网上报送后,仍需要报送纸质报表,造成单位双轨报送。此外,网络专报在操作方面与现实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间隙,如果能在技术和管理模式上再进一步改进,将极大的推进网络专报的进程和统计工作效率。为更好地发挥结核病专报系统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保证“网络专报”在全国实施前尽可能地完善,在基层实际工作中达到科学性、可行性和连续性的预期目的,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拿出专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6个试点省(每个省选取2个县区),于2008年5月1日~8月31日进行3个月的试点工作,由于山东省在此之前开展了“优化网络专报,逐步取消手工报表”省级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全省网络专报工作质量,总结了一些优化经验,为国家优化专报试点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省滨州市邹平县结核病防治所、菏泽市曹县结核病防治所被纳入国家优化专报试点项目单位。

二、干预措施

优化网络专报项目、国家专报试点项目共覆盖4个地市10个县区,经费预算总额为35万元,为各项目市、县配备了专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改善了项目单位的办公设备,同期提供网络维护费、专报管理人员劳务费等,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的筹资渠道,提高了项目单位的积极性,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培训是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前提。“优化网络专报”项目、国家专报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前,省结核病防治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就项目召开了项目培训会议。各项目单位结核病防治机构预防控制科长及统计监测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开展此项目的背景、意义和项目实施方案,并专门就专报系统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培训,会上对各项目县严格执行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会人员以主动心态参与培训,认真学习了新专报系统的相关内容,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拓展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中期经验交流会也是保证项目开展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项目人员分别参加了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结核病防治中心召开的项目中期经验交流会,会议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遇到常见问题和相关技术操作进行了讨论,对项目人员提出来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解答,并就项目实施的困难和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分析。部分项目县在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为其他项目地区更好的开展项目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切实起到了传递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交流经验的同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更好的推动项目进展,为项目终期评估做好准备。2009年1月,在国家召开的试点工作总结会上,我省就新专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

定期督导是推进项目顺利进展的必要手段。根据项目要求,由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山东省结核病防治中心成立了督导组,负责定期对项目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导。督导内容主要包括:专报数据与结核患者登记本、初诊患者登记本、实验室登记本等基础资料核对,每次督导过程中还抽取病例与专报录入情况核实,与项目人员开展座谈,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试点工作中发现的系统不足进行了记录和讨论,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自查与考评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开展。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各项目县网络专报人员每天至少两次浏览传报卡,及时登记前一天新增报卡,并与初诊登记本进行核对,对于未到位的肺结核及疑似患者,及时进行电话追踪或现场追踪。国家优化专报试点期间,各项目县项目人员在每天保证原有专报系统患者、初诊、随访信息及时录入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当天的信息及时准确录入优化的专报系统。项目县区网络报告人员每天坚持自查,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考核与评价,实时掌握“三本”填写以及患者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操作人员对专报的设想进行了汇总上报。

三、结果与产出

“优化网络专报,逐步取消手工报表”省级项目实施结果显示:项目县区的初诊患者、肺结核患者病案等各项信息录入的完整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初诊患者信息录入率100%,录入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录入上来看,项目前存在一定的漏录情况,项目期间所有项目县涂阳肺结核患者信息录入完整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各项目县患者发现及转归数据网上录入及时准确,均与原始资料吻合。项目人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报告的优势,通过每日多次浏览肺结核患者信息,对没有按时取药、查痰的患者,及时通知其督导人员提醒并督促患者按时取药、查痰,尤其是对随访患者查痰信息特别关注。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大大加强了患者的管理力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治疗效果。

发现并总结了操作中的大量问题,为国家优化专报系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通过近一年时间的优化网络专报省级项目实施,总结了系统使用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以及项目专报系统中自身统计错误,诸如专报中季报表1-5统计数据与录入数据不符,收治传报卡导致重复病案的问题等;结合结核病防治工作实际及系统操作可行性,向国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系统改进建议,例如:增加系统录入各类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定时与实时统计功能等等。为进一步在现场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评价系统功能与基层实际工作的差距,在邹平县开展了专报优化系统现场试点的预实验工作。通过试点县项目人员在实际信息录入过程中,对专报系统信息操作流程、系统录入和查询的各项功能、系统产出的各项功能、统计分析报表等各个模块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新专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建议,包括传报卡管理、病案管理、患者转入转出等部分。

改善了统计监测软、硬件设施,锻炼了统计监测队伍。通过开展省级项目、国家试点项目,利用专款给项目县配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同期提供网络维护费用、专报人员劳务费等一系列资金支持,加强了统计监测方面的硬件设施,改善了统计监测人员的办公条件及待遇,极大地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省结核病防治中心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相关技术操作对各项目单位进行了培训,各项目实施县(市)也分别对各乡镇卫生院、县(市)直医疗单位网络报告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逐级培训,各级人员认真执行项目实施规程,锻炼了统计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全省打造了一支技术熟练、业务过硬的统计监测队伍,提高了统计监测数据的收集质量。

完善了工作流程、形成团队合力,把工作向纵深开展。在各项目县(市)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推动下,各地综合医疗机构均成立了肺结核归口管理协调组织,通过实施项目加强了与当地综合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规范了其对肺结核及疑似患者的登记、报告、转诊程序,从而提高了转诊到位率,提高了患者发现。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作流程,强化了工作各环节的分工合作,提升了团队合力,促进了患者的督导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引起了政府部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形成了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局面,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不断打造和完善优化专报系统平台,提高了全省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质量。在项目实施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系统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总结提炼,为专报的优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通过专报系统的录入,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利用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等优势,实时查询等相关功能,有效加强了患者的管理,提高了全省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质量。

四、经验与启示

增强各级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基层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专业分工粗糙。通过开展项目,借助资金的投入,以项目为依托造声势,加强政府部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注程度,更利于带动政府对结核病防治相关领域的投入。与项目县所属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签订项目任务委托书,以协议书的形式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加大了地方政府部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有利于促进相关部门的协作与交流,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有效完成项目工作的质量保证。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本着科学可行、可测量和可操作原则,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慎重筛选指标。对项目人员进行的严格挑选和培训,使其明确项目开展的目的、意义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按照方案开展项目。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各项目县每周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省结核病防治中心每月对项目县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项目期间建立了QQ群,方便工作交流与问题探讨,因其传输文件时效、信息沟通流畅、成本效益显著等多项优点,在不同层面上推动项目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合实际,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是实施项目的出发点。项目工作的开展有力的推动了全省的网络专报工作,优化网络专报省级项目、专报优化系统国家试点项目实施取得成功后,我们迅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把项目实施过程中证明行之有效的作法提炼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好经验,及时向全省推广以供借鉴参考,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共同促进”的格局,对于优化全省网络专报系统,提高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资料统计质量,发挥其及时、准确、完整的优势,提高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

(初 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