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已病”与“未病”

“已病”与“未病”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以“治未病”为专题召开学术会议,有的则筹划“治未病”专业,有的甚至成立“治未病”的业务科室,一时间提出倒好像中医学就是专门为“治未病”而诞生的一样。这是典型的“病而后治”、“病显后治”的实例。强调医生要重视早期治疗,并注意防止疾病向内脏传变,而这已经不是“治未病”而是在“治已病”了。

1.4 “已病”与“未病”

如果从字面概念而论,“已病”自然是指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未病”当然是还没有发生疾病,还没有发生疾病又包括几种情况:第一,不可能发生疾病;第二,可能发生疾病但还没有发生;第三,可能即将发生疾病,颇似当下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讲,有效的疾病预防当然要比病后而治重要得多,中医药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形成了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充分展示出中医学科学思想的光辉,这一理念无疑是永远正确的。

近年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被不断拓而展之,扩而大之,成为中医学界炒得最热的话题。有的以“治未病”为专题召开学术会议,有的则筹划“治未病”专业,有的甚至成立“治未病”的业务科室,一时间提出倒好像中医学就是专门为“治未病”而诞生的一样。有人认为中医学的宗旨就是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反对在已病的行列与西医一较高下。更有人甚至指出:“我们学习中医就是为了治未病,不是有了病以后才找中医”。这些描述显然是对中医“治未病”的误读和曲解,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对中医“治未病”的内涵,有人将其定义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这三项内容至少后两项在概念上是难以成立的,因为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已经是在“治已病”而不是“治未病”了。疾病发生以后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不但是防止疾病发生不良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减少病后复发机会的主要措施,但这些都是临床诊疗的题内应有之义,和“治未病”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中医医籍,我们反倒是可以找出古代医学家很注重疾病治疗时机选择的实例,有些疾病虽然将发亦不适宜治疗,如明吴又可说:“温疫之邪,伏于募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也,邪毒渐强,内侵于腑,外淫于经,营卫受伤,诸证渐显,然后可得而治之。方其浸淫之际,邪毒尚在募原,必待其或出表入里,然后可导引而去,邪尽方愈”。这些描述明确指出温疫邪毒侵入人体后,可在某一部位潜伏,在这一阶段往往无证可辨,无药可投。及至发病之后,诸证渐显,才能因势利导,施以治疗,驱邪务尽。这是典型的“病而后治”、“病显后治”的实例。实践证明,这是非常符合某些疾病的临床实际的,这与西医学某些疾病如乙型肝炎感染后必须ALT升高、免疫激活之后才适合抗乙肝病毒治疗竟然完全一致,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经验和智慧。

总之,所谓中医“治未病”其实是一个预防为主的宏观理念,其真实的科学内涵是要求一个好的医生应该通晓养生之道,摄生之理,能够指导人们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精神内守等。当然中医药也有许多养生保健的方法和药物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药浴、滋补膏方等,在适宜人群中用之得当,也都可发挥健身强体,防病延年的作用。而这些也许才是中医治未病的真正的科学内涵,诚如朱丹溪所言“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对于中医治未病而言,我们坚持秉承这样一种科学养生、预防为主的宏观理念就足够了。

朱丹溪说:“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其主要的任务当然还是治疗“已病”的,在古人留给我们的大量医学典籍中的主要内容也还是疾病诊疗的经验包括证治规律、治疗方法、临床用药等记载和论述,成为中医学宝贵的科学财富。古人认为疾病发生之后是有一定的传变和发展规律的,一个好的医生还要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律,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的传变和发展,促使其发生良性逆转。如《金匮》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内经》所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说明了疾病发生后由表及里、由腑入脏、由浅及深、由轻到重的传变规律及治疗难易和结果的不同。强调医生要重视早期治疗,并注意防止疾病向内脏传变,而这已经不是“治未病”而是在“治已病”了。

此外,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讲,“治未病”亦并非中医的专利,现代医学疫苗接种的广泛应用已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现代医学关于营养的合理摄取,各种科学的健身强体方法、心理学疏导等也都对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现代医学对绝大部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都已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目前很多疾病的早期积极治疗很好地防止了疾病的传变与恶化。如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就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因而祛除了肝纤维化的始动因素,防止了肝纤维化发生,从而也就延缓或减少了肝硬化发生的机会,还可以使肝癌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而这些都已有确切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我们能说西医不治未病吗?

总之,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的科学内涵,既要坚持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学当前的主要使命和任务还是要承担起“已病”的诊疗任务包括西医疾病的防治任务,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不断探索中医证治规律、总结中医临床经验、提高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的研究之中,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和事业繁荣,使中医学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