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肺癌的预防
目前发现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病因有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等,因此肺癌的预防即从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入手。
一、控制吸烟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了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密切关系,吸烟使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在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90%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男性吸烟者肺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同时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有数据为证,如果每天吸烟25支,连续吸烟20年以上,肺癌的发病率就是2.27‰;如果每天吸烟15~24根,则可能降低到10万分之139;如果每天吸烟量为1~14支,则低至0.75‰。研究结果显示,在因肺癌死亡的病例中,80%男性、75%女性跟吸烟有关。有证据表明,和吸烟者生活在一起从而吸二手烟的人群罹患肺癌的风险上升20%~30%,每个公民都应该被告知吸烟和暴露于烟雾环境可对健康产生危害,导致成瘾并可威胁生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我们目前年生产17 000亿支香烟,是世界第二烟草生产国—美国的2.5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目前全球一共有11亿烟民。我国占了3.5亿;当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受害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如果现在的吸烟模式不变,控烟工作还不努力,估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烟草的相关疾病。到本世纪中叶,估计每年将有300万人死于烟草的相关疾病。
显然,降低肺癌死亡率需要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来预防吸烟以及监督烟草制品和其他控制烟草措施。肺癌防治与控烟是关系我国人民健康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事,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民族的强盛。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控烟与癌症防治工作。2003年12月卫生部颁布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其中将肺癌防治列为重中之重,同时将控烟作为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
吸烟和有吸烟史的人发生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对于这些人,目前尚无可用的化学预防药物。如有可能,应该鼓励这些人参加化学预防研究。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面临十分复杂而艰巨的情况,涉及社会经济增长与就业、某些地区的生计、烟民的行为习惯、青少年的教育、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戒烟措施,以及有效的基于人群的控烟模式和经验。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的社团组织,只有持之以恒,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这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二、控制大气污染及职业防护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从而达到预防肺癌的目的。随着城市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室内装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都已经成为癌症发病率增高重要的因素。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的致癌物质是导致肺癌高发的另一重要原因。解决职业暴露的关键问题是立法和执法,应尽量制定不同致癌物暴露的阈值,同时对从事相关职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和防护培训也十分必要。对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受辐射的量。对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的工人,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
三、改变生活方式
中青年人由于工作、事业、婚姻、家庭、生活方面的种种压力,易产生精神上的压抑和抑郁,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闷烟、喝闷酒,对身心都会带来“污染”,从而导致免疫机制下降而引发疾病。值得强调的是,这些人群目前健康体检的意识并不强,往往到临床确诊时多已是肺癌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的时机。水果和蔬菜的高摄入与肺癌危险度降低相关。在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可能影响肺癌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因素中保护因素是多吃胡萝卜和饮茶,危险因素是吃油炸食物和熏肉。1991年加拿大和美国两组报告说明胡萝卜素的摄入和肺癌的发生相关以后,很多地区开展了以胡萝卜素为主的干预试验。但在美国和芬兰开展的双盲临床试验迄今均为阴性结果,即补充高剂量的胡萝卜素不能降低肺癌的发生率,在芬兰的试验中甚至是有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四、肺癌的普查
随着医学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一代螺旋CT扫描机和正电子计算机扫描技术(PET或PETCT)的普及和推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医务人员对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肺癌高发地区的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的开展等等,使早期肺癌的确诊率有所提高。NCCN-NSCLC专家组建议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参加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筛查的前瞻性研究,或其他可行的临床试验,鼓励高危人群参加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目前,应用计算机进行痰细胞检查,不但可以初筛痰中的异常细胞,而且可以对相应的基因异常进行分析。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肺癌细胞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诊断癌前病变,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管 燕)
参考文献
1.刘伯齐,Peto R,陈铮鸣,等.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烟草危害(一):100万死亡人群的回顾性比例死亡率研究[J].BMJ,1998,317,1411(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1999,2:3).
2.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3.项永兵,高玉堂.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2):66-70.
4.Jen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 2008[J].CA Cancer J Clin,2008,58(2)71-96.
5.Navada S,Lai P,Schwartz A G,et al.Temporal trend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Results(SEER)database[J].J Clin Oncol,2006,24(Suppl 18):S384.
6.Yang P,Williams B,Adjei A,et al.Characteristic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younger than 50 or olderthan 80 years of age[J].Lung Cancer 2005,49,(Suppl 2):S22.
7.Gray N.The consequences of the unregulated cigarette[J].Tob Control 2006,15(5):405-408.
8.Yoshimi I,Ohshima A,Ajiki W,et al.A comparison of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lung cancer by histological type inthe Osaka Cancer Registry,Japan and in 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USA[J].Jpn J ClinOncol,2003,33(2):98-104.
9.Doll R,Peto R,BorehamJ,et al.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moking:50 years' observations on male British doctors[J].Brit Med J,2004,328(7455):1519-1528.
10.Ruano-Ravina A,Figueiras A,Freire-Garabal M,et al.Antioxidant Vitamins and risk of lung cancer[J].
Curr Pharm Des,2006,12(5):599-613.
11.Essary L R,Vargas S O,Fletcher C D.Primary pleuro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 reappraisal of a recently described anatomic subset [J].Cancer,2002,94(2):459-4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