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癌的声像图表现

肺癌的声像图表现

时间:2024-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声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检查,不但在早期阶段不能显示,对弥漫型和稍大的中央型肺癌也同样难以显示。周围型肺癌是突出于肺表面的团块;中心型肺癌是位于肺门部的肿块易被显示。超声对早期肺癌,弥漫性及中心型肺癌难以显示。CDFI对肿瘤的良恶性、观察肺癌化疗及放疗疗效反应有用。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时,超声引导经皮胸腔穿刺抽水对明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第二节 肺癌的声像图表现

超声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检查,不但在早期阶段不能显示,对弥漫型和稍大的中央型肺癌也同样难以显示。只有对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下的支气管周围型肺癌贴近胸膜者,或胸膜与癌组织间的肺组织内有充血、水肿、渗出时,或胸腔内有大量积液、压迫正常肺组织致使肺泡内不含气体时,超声波方能穿透显示。

一、肺癌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肺癌肿块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类圆形团块,内部呈实质性弱回声或高回声,轮廓清晰,肿瘤的肺侧回声不减弱,并可有轻度增强。直径<5 cm的肿块,一般为较均匀弱回声,周围可见薄层晕环,小细胞肺癌可以近似无回声;直径>5 cm的肿块,或有出血坏死者,内部则不均匀,并可见内壁不光滑的无回声区,有与支气管相通的空洞,有时在无回声区中,可见不规则点状高回声,随体位改变时,点状高回声可有翻动现象。CDFI及PDE检测可见肺癌病灶周围可检出低速、低阻有搏动性血流、连续性低速血流或出现动静脉瘘血流信号,部分血流可伸向肿瘤内。

二、肿瘤侵犯胸膜、胸壁的声像图特征

肿瘤对胸膜、胸壁的侵犯程度,是临床分期、判断手术适应证、决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的依据。在声像图上,若肿瘤仅侵及脏层胸膜,肺胸膜线连续性中断,肥厚或消失,呼吸时肿瘤尚可随肺移动。若肿瘤侵犯壁层胸膜,有粘连或侵犯胸壁时,肿瘤与胸壁分界不清,呼吸时肿瘤与胸壁同步运动或无活动。(表2-15-1)

三、中心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声像图特征

无气肺显示为均匀的中低回声,呈楔形,随呼吸而运动,其内部可见无回声的管状结构和强回声的条状支气管分支,前者无血管搏动,CDFI检测不出血流信号,为支气管内积液所致。阻塞的肿瘤呈结节状,边界清晰,回声较低,位于实变肺近肺门一端;或者呈不均质的高回声团块,占据实变肺的一部分,深吸气时,肺内的回声状况不变。左肺中心型肺癌,肿瘤团块有时在左室长轴及胸旁四腔观上,于左心房上方出现肿瘤团块,内部回声均质或不均质,心脏左房受压,后壁向腔内隆起成弧形。合并肺不张时,有时经肋间亦可探测到肿瘤团块。

表2-15-1 肺癌胸壁侵犯分期及超声特征

img62

四、肺癌合并中大量游离胸腔积液的声像图特征

正常肺组织被积水压迫,体积变小。肺实质显示为均匀弱或中等回声,中间并有条状或点状强回声,深呼吸时强回声点增加,此乃支气管之回声,是肺萎缩而无支气管阻塞之征。周围型肺癌是突出于肺表面的团块;中心型肺癌是位于肺门部的肿块易被显示。游离的胸腔积液呈无回声区,有时内部可见稀疏或稠厚的点状回声,随体位改变时,点状回声出现移动现象。

五、膈肌附近肺底部肺癌的声像图特征

于肋缘下或剑突下方探测,在膈肌的条带状高回声上方,可见边界清晰的弱回声实性肿块,内部均质或不均质,形态不定。胸膜未被肿块侵及时,膈肌回声带光滑、完整;肿块侵及胸膜和膈肌时,膈肌回声带的连续性中断、缺损,深呼吸时肿块与膈肌一起活动,活动度基本一致。部分患者可见肺底部局限性无回声积液。

六、临床价值

超声对早期肺癌,弥漫性及中心型肺癌难以显示。只有对邻近胸壁的周围型肺癌,肿瘤与脏层胸膜间肺组织较薄≤1.0 cm,或者发生阻塞性肺炎,以及合并有胸腔积液时,超声波才能穿透,得以显示肿瘤病灶。CDFI对肿瘤的良恶性、观察肺癌化疗及放疗疗效反应有用。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时,超声引导经皮胸腔穿刺抽水对明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