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胸腔穿刺术
一、适应证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作诊断性穿刺;大量胸水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水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4.需向胸腔内注药时,在抽液后将稀释好的药液通过乳胶管注入。
5.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棉球及纱布,用胶布固定。
6.抽出的胸液,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送检。
四、注意事项
二、禁忌证
病情垂危者;有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三、操作方法
(一)体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举起患侧上臂。
(二)穿刺部位
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7~9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
(三)操作步骤
1.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术者戴消毒手套,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胸膜。
2.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联结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夹住,准备穿刺。
3.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将注射器接上,松开血管钳,抽吸胸液,助手协助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并配合松开或夹紧乳胶管。
1.术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不可斜向上方,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神经和血管。
3.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700 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 000 ml。
4.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5.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6.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7.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必要时可事先服用可待因。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昏厥等胸膜反应,应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0.3~0.5 ml。
8.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
9.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胸腔穿刺宜慎重。
(刘秀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