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细胞吞噬细菌

免疫细胞吞噬细菌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主要介绍固有免疫的概念、组成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简要介绍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抗感染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功能,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因这些抗感染分子在机体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故称为机体的固有免疫分子。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

第七节 抗感染免疫

导 学

本节主要介绍固有免疫的概念、组成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简要介绍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学习本节内容时,要重点掌握机体固有免疫的组成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抗感染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功能,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

一、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类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天然防御机能。其主要特点如下:①与生俱来,人人都有,可以遗传;②作用无特异性,对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防御功能;③功能相对稳定,但有种属和个体差异。机体的固有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固有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

img77

(一)屏障结构

(1)皮肤-黏膜屏障:覆盖于体表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共同构成皮肤-黏膜屏障。它具有机械阻挡作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包括如下几点。①物理屏障:黏膜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刷作用,都有助于清除黏膜局部的病原微生物。②化学屏障: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物质、抑菌物质,例如,汗腺分泌的乳酸具有抑菌作用,呼吸道、消化道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抗菌物质,胃酸可杀死大多数细菌,是抗消化道感染的天然屏障。③生物学屏障:寄居在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也发挥重要作用。

(2)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毛细血管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其结构致密,能有效地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血-胎屏障: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可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造成感染。妊娠早期(前3个月内)此屏障尚不完善,此时孕妇若感染某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容易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等。

(二)吞噬细胞

当病原微生物突破皮肤-黏膜屏障侵入机体内,机体的吞噬细胞即可吞噬并杀伤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细胞的种类

人体内吞噬细胞包括如下两类:①小吞噬细胞,即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②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2.吞噬过程

上述两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基本相似,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图3-19)。

img78

图3-19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示意图

(1)吞噬细胞与病原微生物接触:这种接触可以是偶然的,也可通过趋化作用,使吞噬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

(2)吞入病原微生物:有两种方式。一是吞噬作用,对于较大的病原微生物颗粒(如细菌等),由吞噬细胞伸出伪足将细菌包绕并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另一种是吞饮作用,对于小的病原微生物颗粒(如病毒等),由细胞膜内陷直接将其吞入细胞中,形成吞噬体。

(3)杀死、破坏病原微生物:吞噬体形成后,与细胞中的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吞噬溶酶体内的溶酶体酶和其他杀菌物质即可发挥杀灭、溶解及消化病原微生物作用,并将不能消化的残渣排出吞噬细胞外。

3.吞噬的结果

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机体免疫状态等不同,吞噬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1)完全吞噬:病原微生物被吞噬后,可完全被杀死、消化,如化脓性球菌被吞噬的过程。

(2)不完全吞噬:某些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等)被吞噬后,在机体未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不但不被杀死,反而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并损伤、破坏吞噬细胞,甚至导致吞噬细胞死亡;未被破坏或杀伤的吞噬细胞可成为病原微生物的保护体,使病原微生物逃避了药物及血液中抗菌物质对其的杀伤作用;病原微生物还可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血液、淋巴液扩散到其他部位,导致感染的扩散或蔓延,甚至造成严重的感染而死亡。

(3)引起组织损伤:在吞噬过程中,吞噬细胞可向细胞外释放多种溶酶体酶,破坏邻近组织细胞,造成组织损伤。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提呈抗原:吞噬细胞吞入病原微生物后,通过溶酶体酶的消化降解,将病原微生物等外源性抗原分解为易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小分子抗原肽,并表达于吞噬细胞膜上,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三)固有免疫分子

正常人体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存在多种抗感染分子(如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补体。因这些抗感染分子在机体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故称为机体的固有免疫分子。

(1)补体: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最重要的一类免疫效应分子,其生物学作用在补体系统章节已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2)溶菌酶: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和外分泌液中。溶菌酶可以破坏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导致细菌溶解。革兰阴性菌对溶菌酶不敏感。

(3)干扰素(IFN):由病毒感染的细胞或效应T细胞等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它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可产生,可保护易感细胞,抑制病毒复制,限制病毒扩散。此外,干扰素还有激活NK细胞、Tc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其主要特点如下:①后天获得,故又称后天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②有明显的特异性,只对相应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有防御作用。其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发挥抗细胞外感染,后者主要发挥抗细胞内感染。其抗感染免疫作用特点在上一节已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小 结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功能,包括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固有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适应性免疫是指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后获得的免疫,为后天获得,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在抗细胞外感染和抗细胞内感染中发挥核心作用。

复习检测题

1.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  )。

A.过敏性疾病

B.寄生虫病

C.急性感染

D.抗肿瘤药物应用后

E.脾脏功能亢进

2.患者,男,40岁。因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来院急诊。X线胸透示右上肺有云絮状阴影,查痰肺炎球菌(+),该患者的血常规可能为(  )。

A.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B.淋巴细胞增加

C.中性粒细胞增加

D.单核细胞增加

E.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3.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不包括(  )。

A.有特异性

B.后天获得

C.并非人人都有

D.能遗传

E.免疫力可增加

4.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不包括(  )。

A.屏障结构

B.抗体

C.吞噬细胞

D.补体

E.溶菌酶

郑源强 齐永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