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碘伏对破伤风厌氧菌有效吗

碘伏对破伤风厌氧菌有效吗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主要介绍厌氧芽胞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简要介绍无芽胞厌氧菌的主要特性。厌氧芽胞梭菌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病原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等。上述因素均可造成伤口局部缺氧,有利芽胞发芽及细菌繁殖,破伤风梭菌产生外毒素而致病。目前,对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尚无特异性防治方法。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

导 学

本节主要介绍厌氧芽胞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简要介绍无芽胞厌氧菌的主要特性。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重点掌握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以及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性、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

厌氧性细菌(anaerobe)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厌氧性细菌分为厌氧芽胞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两类。

一、厌氧芽胞梭菌

厌氧芽胞梭菌为革兰阳性菌,因芽胞直径大于菌体,使菌体膨大成梭状,故称梭菌。厌氧芽胞梭菌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病原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等。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污染土壤,经创口感染。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约有100万病例发生破伤风,其死亡率在20%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高达90%。

1.主要生物学性状

破伤风梭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细长杆菌,有周鞭毛,芽胞呈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图4-4)(彩图1(h))。破伤风梭菌专性厌氧,常用庖肉培养基培养,可使肉汤混浊,肉渣消化变黑,有腐败臭味。其一般不发酵糖类。本菌芽胞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1h。其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

img107

图4-4 破伤风梭菌(光镜下)

2.致病性

(1)致病条件:破伤风梭菌及其芽胞经伤口感染,伤口的厌氧环境是本菌生长、繁殖和致病的重要条件。①伤口深而窄;②混有泥土和异物,或坏死组织、凝血块较多;③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上述因素均可造成伤口局部缺氧,有利芽胞发芽及细菌繁殖,破伤风梭菌产生外毒素而致病。

(2)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主要是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作用极强,对人致死量小于1μg。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65℃加热30min即被破坏;也可被肠道中存在的蛋白酶所破坏,故在胃肠道内无致病作用。

(3)致病机制:破伤风痉挛毒素是神经毒素,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突触前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阻断该突触释放抑制性介质,受刺激时伸肌和屈肌同时兴奋,导致肌肉持续痉挛、收缩。

(4)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引起破伤风。破伤风典型的临床症状有咀嚼肌痉挛导致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痉挛呈苦笑面容(图4-5);继而颈部、背部、肢体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身体呈角弓反张(图4-6);肋间肌及膈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致死亡。

img108

图4-5 破伤风苦笑面容

img109

图4-6 破伤风角弓反张

3.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用3%过氧化氢清洗伤口,及时清创、扩创,防止厌氧环境的形成。

(2)人工主动免疫:①对儿童、军人及其他易受外伤的人群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特异性预防。②对3个月以上的儿童可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婴儿出生后第3个月、4个月、5个月连续免疫3次,2岁、7岁时各加强1次,强化免疫。

(3)紧急预防:对伤口较深或伴有泥土污染时,可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3 000U,进行紧急预防。

(4)治疗:治疗包括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的使用。①对患者应早期、足量(10万~20万U)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应先做皮肤试验,防止超敏反应的发生。②抗生素可使用青霉素、红霉素等。

(二)其他厌氧芽胞梭菌

其他厌氧芽胞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见表4-5。

表4-5 其他厌氧芽胞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img110

续表

img111

二、无芽胞厌氧菌

无芽胞厌氧菌是一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在临床细菌感染中,无芽胞厌氧菌在口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组织、器官的感染率可高达60%~100%,且不易检出。

无芽胞厌氧菌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球菌和杆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脆弱类杆菌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

(一)致病性

1.致病条件

无芽胞厌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其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局部组织形成厌氧环境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2.致病物质

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性弱,细菌种类不同其致病物质也不同,主要致病物质有菌毛、荚膜、侵袭性酶和多种毒素等。

3.感染特征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为慢性感染。有下列感染特征之一,需进行厌氧培养以明确诊断。

(1)发生在口腔、胸腔、腹腔、盆腔和肛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肿及其他部位的深部脓肿。

(2)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有恶臭。

(3)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细菌,而在有氧环境中培养无细菌生长。

(4)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血栓性静脉炎等。

(5)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治疗无效者。

4.所致疾病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为内源性感染,无特定病型,大多是化脓性感染,形成局部炎症、脓肿、组织坏死,无芽胞厌氧菌亦可入血引起菌血症、败血症。

(二)标本采集与检查

(1)标本采集: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是人体正常菌群,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无芽胞厌氧菌对氧敏感,标本采取后应保持无氧环境,并迅速送检。

(2)直接涂片镜检:脓液标本可直接涂片染色后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性及菌量多少,以供培养、判断结果时参考。

(3)培养与鉴定:培养是确定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关键。标本应立即接种,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牛心、脑浸液血平板,也可用羟基乙酸钠培养基。接种要在厌氧环境中进行(如厌氧手套箱等)。接种后置于37℃温箱厌氧培养2~3d,如无细菌生长,继续培养至1周。取生长菌落接种两只牛心、脑浸液血平板,分别置于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培养,在两种环境中均能生长的是兼性厌氧菌,只能在厌氧环境中生长的才是专性厌氧菌。获得培养纯菌落后,以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三)防治原则

目前,对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尚无特异性防治方法。手术时应避免体内无芽胞厌氧菌污染伤口,外科清创、引流是预防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大多数无芽胞厌氧菌对青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等敏感,而对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不敏感,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小 结

厌氧芽胞梭菌均为革兰阳性杆菌,专性厌氧,能产生外毒素。其中,破伤风梭菌芽胞呈鼓槌状,其致病条件为经厌氧伤口感染,致病物质为破伤风痉挛毒素,能阻止上、下神经元之间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引起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破伤风预防可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紧急预防或治疗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似,其产生的多种毒素能引起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及坏死性肠炎。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为肉毒毒素,经消化道感染,引起食物中毒(神经中毒),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无芽胞厌氧菌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局部组织形成厌氧微环境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复习检测题

1.对未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过的患者,为预防破伤风,最好应立即注射(  )。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D.抗生素

E.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2.关于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正确的是(  )。

A.抑制多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

C.作用于呕吐中枢

D.激活肠黏膜腺苷环化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

E.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3.引起食物中毒与食入罐头、香肠、发酵豆制品等有关的细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肉毒梭菌

D.沙门菌属

E.产气荚膜梭菌

4.能抑制神经元释放神经介质,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的细菌毒素是(  )。

A.肉毒毒素

B.白喉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葡萄球菌肠毒素

E.致热外毒素

5.目前,已知毒性作用最强的毒素是(  )。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C.鼠疫毒素

D.白喉毒素

E.炭疽毒素

6.分离培养无芽胞厌氧菌时,应注意的事项中不包括(  )。

A.从感染中心处采集标本,并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B.迅速送检

C.厌氧培养24d

D.通常接种在牛心、脑浸液血平板

E.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放入厌氧标本瓶中

陈瑞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