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炎症病变主要在局部,但局部病变与整体又互为影响。较严重的炎症性病变或疾病,特别是当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蔓延、扩散时,常可出现明显的全身反应。细菌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病毒感染或慢性炎症时,则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则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炎症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特别在急性炎症更为突出。炎症局部血管的扩张、充血和血流速度改变,造成局部血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使局部病变颜色变红(红)、温度升高(热)。由于炎性充血、渗出和炎性水肿,造成局部肿胀(肿)。炎症局部疼痛与多种因素有关,局部肿胀牵拉、压迫神经末梢和炎症介质的刺激等,均为引起疼痛(痛)重要原因。局部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局部肿胀造成的阻塞、压迫,疼痛引发的保护性反射等,均可影响局部病变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如急性膝关节炎症可因疼痛而使膝关节活动受到限制。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炎症病变主要在局部,但局部病变与整体又互为影响。较严重的炎症性病变或疾病,特别是当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蔓延、扩散时,常可出现明显的全身反应。

1.发热

病原微生物感染常常引起发热。一定程度的体温升高,能使机体代谢增强,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但高热或长期发热,则可干扰机体的代谢,引起多个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甚至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反之,如果炎症病变严重,而体温反而不升高,则说明机体防御反应差,抵抗力低下,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2.白细胞增多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的重要而常见的全身反应,也是机体防御机能的一种表现。细菌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病毒感染或慢性炎症时,则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则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在严重感染时,外周血液中常常出现幼稚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的现象,即临床上所称的“核左移”。这反映了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强和感染程度较重。在某些炎症性疾病,例如伤寒、病毒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立克次体感染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血中白细胞往往不增加,有时反而减少。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是机体提高防御反应能力的重要表现。在炎症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过程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肝、脾肿大。骨髓、肝、脾、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增生,吞噬消化能力增强。淋巴组织中的T、B淋巴细胞也发生增生,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增强。临床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

4.实质器官的病变

炎症较严重时,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热等因素的影响,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知识链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危重患者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最易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心率加快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和体征时.临床多诊断为脓毒血症或败血症。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现这类病人共同的特征性变化是血浆中炎症介质增多,而细菌感染并非必要条件。基于上述原因,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急救医学会(ACCP/SCCM)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合会议上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由此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炎症认识的发展,近年来对一些疾病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创伤性休克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皮肤移植的排异现象、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基本病理变化都属于炎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