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拟电子电路故障诊断常用的方法
(一)常用方法
1.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闻等方式检查电路比较典型或比较明显的故障。如观察电路是否有火花、异常声音,插头或插座松动,连接线损坏,接触不良,断线,碰线,元器件发烫、烧焦,蜡封熔化,元器件损坏或管脚断裂,机械损坏,虚焊等现象,必要时可用旋具柄轻轻敲击怀疑有接触不良或虚焊的元器件。
2.电阻测试法 电阻测试法分为通断法和阻值法两种。
(1)通断测试法 常用于检查电路中连线、熔丝、焊点等有无断路和虚焊等故障,还可用来检查线路中不该相连的点之间有无短路。目前大部分数字万用表均有专用的通断档,当被测两点连通时,蜂鸣器发出响声。
(2)阻值测试法 常用来测试电路中元器件引线间的电阻值,从而判断元器件是否正常。如电阻阻值是否变化、失效、开路;电容是否击穿或漏电;变压器绕组间绝缘电阻是否正常,各绕组的直流电阻是否正常;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的引脚间是否击穿,PN结正反向电阻是否正常。此种测试必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
阻值测试法除用于元器件的检查以外,还可用于对电路的检查,如直接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出、输入电阻以判断电路是否短路或断路。如图8-7所示。
图8-7
3.电压测试法 在确定电路内无短路、通电后无冒烟、无元器件过热等恶性故障后,可用电压测试法检查故障。
电压测试法通常是用万用表测试各测试点的电压值,并与标定的正常值相比较,进而判断故障的原因。使用电压测试法时应注意要在规定状态下进行。如放大电路静态时的电压测试应在无输入信号的直流状态下进行。
4.波形显示法 在静态工作状态的正常条件下,将信号注入电路(振荡电路除外),用示波器观察各测试点的波形,从而分析电路的故障。这是检查电路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观察波形,还可根据波形的频率、幅度、形状等诊断故障的原因。
模拟电子电路中,波形显示法最适用于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的故障诊断。对振荡电路,使用示波器可以直接检测出输出有无波形,其幅度、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对放大电路,特别是多级放大电路,用示波器可分别观察各级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通过了解波形、幅度以及是否存在饱和或截止失真,来判断放大电路是否正常。用示波器检查放大电路时,需要一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
5.部件替代法 在判断基本准确的情况下,对可能存在故障的元器件或组件进行替代,替代后若能使电路恢复正常,则说明原来的元器件或组件存在故障。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不易直接测试故障的部件。例如,在无法判断三极管是否存在软击穿时,在无法判断集成组件的好坏时,均可采用替代法。
应用替代法时应注意:对连线层次较多、功率较大的元器件或成本较高的部件,要在电源和被替代部件的外围器件工作正常的情况下进行。
(二)模拟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
模拟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的步骤可归纳为:
1.初步检查 初步检查多采用直接观察法,主要了解元器件有无损坏迹象,如熔丝是否熔断,功率管外壳温度是否正常,电阻有无烧焦,焊点有无松动,连线有无断开,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正常,电源和电路的连接是否可靠等。
2.判断故障部位 根据电路原理,按其功能将电路分解成几部分。明确信号的产生及在各部分电路中的信号传递关系,根据观察到的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发生在哪个部位。
3.寻找故障所在级 在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中,对各级电路进行检查,包括静态和动态检查,检查可由后向前逐级推进,也可由前向后逐级推进。现以多级放大电路为例加以说明。
①由后级向前级推进:将测试信号由后向前加在各级的输入端,用示波器依次测试各级电路的输出波形。若发现某级电路输入波形正常而输出波形不正常,则可确定此级或下一级存在故障。进一步判别时,可将两级电路的耦合元件断开,分别测试两级电路,从而确定故障所在级。
②由前级向后级推进:将测试信号注入第一级,然后由前向后依次观察各级的输出波形,如果发现某一级无输出信号或输出信号不正常,则此级电路可能发生故障,有待进一步检查。
4.寻找故障点 故障级确定以后,可进一步寻找故障点,即判断具体的故障元件或组件。此时一般采用电压测试法,测试电路中各点的静态电压值,根据实际测试参数确定故障元件。
确定故障点以后,切断电源,将损坏的元器件、组件取下,用电阻法检查或用专用仪器测试。对于不易测试的元器件或组件则采用替代法进行判断。这样即可确定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5.修复电路 找出故障元器件后,需进一步分析其损坏原因,判断是否与相邻元件和连线有关。在确定无其他问题后,可更换故障元器件,从而修复电路。电路修复后要进行通电测试,观察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