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心肌运动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所测正常人心尖三个观中纵向应变值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逐步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组织多普勒所测的心肌应变值在心尖部最小,与基底部和中部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点成像及组织多普勒技术所测得基底部、中间部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心尖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维斑点成像所测心尖及短轴观应变的重复性很高,而组织多普勒技术重复性很低。
短轴方向上,正常心肌收缩期呈向心运动,运动速度曲线的收缩期波形为正相,舒张期为两个负相波,分别代表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离心运动。由于收缩期左心室壁增厚,因此径向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均为正值。舒张期应变率为两个负相波形,分别代表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心肌变薄。径向应变在左心室短轴不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径向应变最大,心尖部最小。同一水平不同节段最大收缩期径向应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同一水平不同部位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最大径向应变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比较一致。在圆周方向上,收缩期心肌环缩,周长变短,因此应变及应变率为负值,舒张期圆周延长,因此应变率为两个正相波形。最大收缩期的圆周应变值在各心肌节段间分布不一致,除前间隔外,其余节段环向应变在各平面间均有差异,以心尖平面最大,二尖瓣环平面最小;各个水平室间隔收缩期最大圆周应变相对大一些,而左心室游离壁(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圆周应变相对小一些,在心尖平面和乳头肌平面以后壁最低,二尖瓣环平面以侧壁最低。这种平面间及平面内不同节段间收缩期峰值应变的差异可能与左心室心肌纤维的螺旋状排列有关,并可能是导致旋转运动的力学基础。心外膜径向运动速度、位移、圆周应变率、应变、心肌扭转角度均较心内膜明显降低。
Akagawa等研究认为左心室心肌心底水平与心尖水平相对旋转,同时心内膜下心肌与心外膜下心肌存在相对旋转。心尖水平,心内膜下心肌旋转角度大于心外膜下心肌旋转角度;心底水平,两者旋转角度无明显差异。作者研究显示正常人左心室扭转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相对心底部,心脏整体表现收缩期逆时针旋转,舒张期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黄国倩 李朝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