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帧率合成显像技术在临床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高帧率合成显像技术在临床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在小型动物成像技术方面取得进步,但目前尚无可用于人类心血管研究的高帧率成像技术。该方法以降低全视图和超声束流密度为条件来增加帧率,而心电图门控技术在高束流密度下可将单区段和大全视图结合起来,同时获得高帧率。利用高帧率成像技术可获取快波传导及瞬时性小室壁运动。因此,高帧率可以提高应变精度和应变率成像质量。心电图门控技术可对高帧率图像和体积转换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用于心脏三维成像技术中。

第一节 高帧率合成显像技术在临床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电兴奋可引起心肌舒缩活动,并产生电兴奋传导路径上的局部收缩,即机电波,其传播速度为0.5~7m/s。高帧率超声射频数据对于诸如高精度心肌弹性成像、脉搏波成像(pulse wave imaging,PWI)及机电波成像(electromechanical wave imaging,EWI)等心血管成像新技术至关重要。

国外学者将心电图信号转移至任意波形发生器中,利用心电图中的R波为触发点来控制发射脉冲,并借助电脑硬件系统实现大鼠成像同步化。虽在小型动物成像技术方面取得进步,但目前尚无可用于人类心血管研究的高帧率成像技术。国外学者通过减小全视图大小和射频投影线总数量等手段,可将射频图像帧率提高至200Hz。国外尚有学者利用稀疏区段扫描模式,将声束量减至近16个并获得450Hz的峰值帧率。该方法以降低全视图和超声束流密度为条件来增加帧率,而心电图门控技术在高束流密度下可将单区段和大全视图结合起来,同时获得高帧率。

作者结合回顾性总结心电图门控技术,研制出自动化多扇形超声成像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使成像深度达11cm、满视野图像,且在单次屏息内即可获取高空间分辨率(64束流密度)和高瞬时分辨率(帧率为481Hz)。利用心电图门控技术回顾性地将并列区段结合起来,可重建射频型和B型的全视图复合帧。该成像技术可用回放的形式对机电波和脉搏波的传导进行成像,该波的异常传播模式可作为评价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标。利用高帧率成像技术可获取快波传导及瞬时性小室壁运动。在高瞬时分辨率(通常小于5ms)情况下,尚可观察到病变心肌的细微变化和快速电传导波,从而对心脏病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利用多线条软件技术采集同步化心电图和射频数据,在显著降低系统耗费的同时,能采集高瞬时分辨率的心血管图像。心电图门控技术可利用多个心动周期中采集的射频信号,回顾性地将小的感兴趣区重建为完整全视图。作者通过采集健康年轻志愿者左心室长、短轴观及腹主动脉的长轴观发现,机电波在心脏传导更快,且弹性成像的信噪比增加。因此,高帧率可以提高应变精度和应变率成像质量。如图221(见插页)所示为健康年轻志愿者在短轴观上心室舒张期的一条深蓝色波(向下运动),该机电波从室间隔周围发出,循逆时针方向传导至后壁,并终止于前壁。

心电图门控技术可对高帧率图像和体积转换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用于心脏三维成像技术中。像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可显著改变脉搏波传导方式,该成像技术可对此类疾病早期监测。图像合成技术可计算脉搏波传导速度,并进一步评估血管硬化程度。有学者建议将血管硬化程度作为评估高血压、各种致命性心脏疾病、冠状动脉性重大事件及致命性脑卒中的早期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