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B淋巴细胞溶血空斑实验(PFC)
实验目的
掌握PFC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观察。
实验原理
溶血空斑实验是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种方法。它是将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过的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脏制成细胞悬液,与一定量的SRBC结合,于37℃条件下,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能释放出溶血素,在补体的参与下,使抗体形成细胞周围的SRBC溶解,从而在每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大小表示抗体形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由于溶血空斑实验具有特异性高、筛选力强、可直接观察等优点,故可用做判定免疫功能的指标,观察免疫应答的动力学变化,并可进行抗体种类及亚类的研究。
实验材料
(1)材料平皿,温箱,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及细胞计数器,18~25g昆明系小鼠等。
(2)试剂如下。①SRBC悬液:取无菌脱纤绵羊血(或阿氏液保存的血液),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洗3次,每次2000r/min离心5min,最后取压积红细胞,悬于灭菌后pH值为7.2的PBS(含Ca2+、Mg2+)中,使其浓度为20%,经细胞计数后,调整细胞浓度为2.0×109个/mL。②补体:采集3只或3只以上豚鼠血清,应用时用PBS稀释成1∶30的浓度。
实验方法
(1)免疫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①小鼠免疫:每只小鼠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入上述SRBC悬液0.2mL;②脾细胞悬液的制备:将免疫后第4天的小鼠拉颈处死,解剖取出脾脏,放入含Ca2+、Mg2+pH值为7.2的冷的PBS中漂洗后,去掉结缔组织,加入适量的PBS,用弯头镊子挤压脾细胞,稍静置,吸取上清液至离心管中,1 5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后,定量加入PBS,混匀,按白细胞计数法计算脾细胞数,最后用PBS调整细胞数至1.0×107个/mL,一般每只鼠脾脏细胞数为1×108~1.5×108个。
(2)倾注底层琼脂 将1.4%琼脂凝胶加热熔化后,倾注于水平位置的平皿内,每皿2~3mL,凝固后,置于37℃温箱中,平皿反扣,开盖1h后备用。
(3)顶层琼脂的制备 将0.7%的琼脂熔化后,置于45℃恒温水浴箱中,依次加入以下试剂。①2.0×109个/mL SRBC悬液0.1mL;②1%DEAE-右旋糖酐0.05mL;③1.0×107个/mL脾细胞悬液0.1mL。迅速混匀后,倾注于已铺好底层琼脂的平皿内,使之均匀铺平凝固后,静置约15min,于37℃温育1~1.5h。
(4)加补体 从温箱中取出平皿,每皿加入1∶30稀释的新鲜豚鼠血清1.5mL(如未加DEAE-右旋糖酐,则加原血清或1∶5稀释的新鲜血清1.5mL),继续放于37℃温箱中温育30min,取出,观察溶血空斑。也可在室温下放置1h,4℃冰箱中过夜,次日观察结果。如需保存,可加入用生理盐水或用PBS配制的0.25%戊二醛6mL进行固定。
实验结果
观察时,将平皿对着光亮处,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每个溶血空斑的溶血状况,并记录整个平皿中的空斑数,同时求出每百万个脾细胞内含空斑形成细胞的平均数。
注意事项
(1)因为SRBC既是免疫原,也是靶细胞和指示细胞,绵羊红细胞要新鲜,若发现形态改变或颜色呈褐色,应弃去不用。
(2)为了保证脾细胞的活力,制备脾细胞过程中所用PBS(或Hanks液),最好临用时才从4℃冰箱中取出,或整个操作过程在冰浴中进行。Hanks液的pH值的高低对脾细胞分泌抗体的影响很大。
(3)绵羊红细胞洗涤次数不宜超过3次,离心速度应在2000r/min之内。
(4)计数空斑数时力求克服主观性,避免辨认造成的误差。遇可疑空斑时,应镜检,对肉眼结果进行核对。
思考题
什么是溶血空斑实验?有哪些方法?原理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