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有哪些?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是指使用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以替代或矫正器官及肢体已丧失的功能。目前,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研究应用已涉及临床各个领域。功能性电刺激作用于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可增强其肌力。对男性患者可用体表电极或直肠电极;对女性患者可用阴道电极进行治疗。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替代支具、吊带治疗肩关节半脱位,不影响上肢运动。

任务2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

李某,男,60岁。该患者因为脑血管意外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拟利用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在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前考虑以下问题:①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作用有哪些?②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相关知识有哪些?③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有哪些?

技能实训5-2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

【目的】

(1)能够掌握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治疗作用。

(2)能熟练掌握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的操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治疗。

任务导入

【素质要求】

(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学生关心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高尚情操。

【操作流程】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见表5-2。

表5-2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

img36

释疑解惑

一、什么是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是指使用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以替代或矫正器官及肢体已丧失的功能。该方法是Liberson等在1961年发明的。他们用脚踏开关控制电流刺激腓神经支配的肌肉,产生踝关节背屈,以帮助患者行走,当时称该方法为功能性电疗法,1962年才正式将其定名为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目前,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研究应用已涉及临床各个领域。如心脏起搏器用于心律失常和窦房结功能低下(病窦综合征);膈肌起搏器(膈神经刺激器)用于救治呼吸中枢麻痹、调整呼吸;通过植入电极控制膀胱功能;调整胃肠功能等。

二、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有哪些治疗作用?

(1)代替或矫正肢体和器官已丧失的功能,如偏瘫患者的足下垂、脊柱侧弯。

(2)功能重建: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也刺激传入神经,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

三、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有哪些?

(一)电流参数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如图5-2所示。脉宽0.3~0.6ms,频率3~100Hz。脉冲波组可达1.8s。宜用梯形波、三角波、正弦波调制。

img37

图5-2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

(二)电极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电极为硅胶电极,通过导电胶贴于神经或者肌肉运动点上。一般主电极小,副电极大,分为体表电极和植入电极两种。

(1)体表电极:操作简单,但因有皮肤电阻存在,故所需电流较大。

(2)植入电极:操作复杂,可以免除皮肤电阻,所需电流强度较体表电极小。

(三)操作步骤

(1)偏瘫:将刺激器系在患者腰部,刺激电极置于腓肠肌处,触发开关放在鞋底足跟部。患者足跟离地时,开关接通,刺激器发出低频脉冲电流,通过兴奋腓神经,使足背屈。患者足跟再次着地,开关断开,刺激停止,如此反复上述动作。

(2)呼吸功能障碍:将接收器植入皮下,植入电极经手术植入膈神经上,或将体表电极放在颈部膈神经运动点上,进行功能性电刺激。

(3)脊柱侧弯:使用体表电极置于脊柱旁肌肉表面或应用体表电极置于一侧胸、腰侧弯的上、下方。

四、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包括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多发性硬化等。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完成某些功能活动,如步行、抓握,以协调运动活动,加速随意控制的恢复。

(1)辅助站立和步行:最早应用单侧单通道刺激,用以纠正足下垂。其原理如下:在患侧摆动相开始时,足跟离地,放在鞋后跟里的开关接通,电流刺激腓神经或胫骨前肌,使踝背屈。进入站立相后,开关断开,电刺激停止。

对截瘫患者,可用4个通道刺激。在双侧站立相(即双足同时站立时),刺激双侧股四头肌;在单侧站立相,一个通道刺激同侧股四头肌,同时对侧处于摆动相,一个通道刺激胫骨前肌。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通道,分别刺激双侧臀中肌或臀大肌,控制骨盆活动。这样,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可以站立、转移、行走。

(2)控制上肢运动:上肢的运动比下肢复杂许多。应用4~8个通道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刺激手和前臂肌肉,可使患者完成各种抓握动作。

(二)排尿功能障碍

(1)尿潴留:当骶髓排尿中枢遭到破坏或S2~S4神经根损伤后,膀胱逼尿肌麻痹,出现尿潴留。当损伤部位在骶髓以上时,则出现反射性膀胱,排尿不能受意识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尿潴留的治疗都是采用植入式电极刺激逼尿肌,使其收缩,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克服尿道括约肌的压力,使尿排出。电极植入的位置和刺激部位有以下几种:①直接刺激逼尿肌;②刺激脊髓排尿中枢;③刺激单侧骶神经根;④刺激骶神经根的部分分支。典型的刺激参数是频率20Hz,脉冲宽度1ms。

(2)尿失禁: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无力,出现排尿淋漓不尽,或腹压轻微增高就排尿。功能性电刺激作用于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可增强其肌力。对男性患者可用体表电极或直肠电极;对女性患者可用阴道电极进行治疗。

(三)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常见于脑血管意外、四肢瘫痪、格林-巴利综合征,由于冈上肌、三角肌无力所致,可出现疼痛、上肢肿胀等症状。

本病的治疗多用支具、吊带来托住上肢,但这会限制上肢的活动。

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替代支具、吊带治疗肩关节半脱位,不影响上肢运动。方法是用双相方波刺激冈上肌和三角肌后部。Baker和Parker(1986)观察了63例脑血管意外伴肩关节5cm以上半脱位的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频率为20Hz,波宽为0.3ms,通断比为1∶3。可逐渐增大电流强度和治疗时间。5d后患者可以耐受连续6~7h的刺激,以后再逐渐增加通电时间,减少断电时间。

通过对肩关节X片观察,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显著减轻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疗效与治疗前半脱位的程度和疼痛无关,而肩吊带和轮椅臂托不能改善脱位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