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应电治疗技术

感应电治疗技术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某,男,50岁。该患者骨折复位因制动出现废用性肌萎缩,拟利用感应电疗法治疗患者的废用性肌萎缩,在进行感应电疗法前考虑以下问题:①感应电疗法的作用有哪些?感应电又称为法拉第电流,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感应电疗法。感应电的双相中,主要有作用的是高尖部分,其低平部分由于电压过低而常无生理的治疗作用。如对正常运动神经和肌肉,t有效应分别达到0.03ms和1ms。

任务5 感应电治疗技术

任务导入

李某,男,50岁。该患者骨折复位因制动出现废用性肌萎缩,拟利用感应电疗法治疗患者的废用性肌萎缩,在进行感应电疗法前考虑以下问题:①感应电疗法的作用有哪些?②感应电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哪些?③感应电治疗技术有哪些?

技能实训5-5 感应电治疗技术

【目的】

(1)能够掌握感应电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

(2)能熟练掌握感应电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完成治疗。

【素质要求】

(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学生关心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高尚情操。

【操作流程】

感应电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见表5-6。

表5-6 感应电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

img43

续表

img44

续表

img45

释疑解惑

感应电又称为法拉第电流,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感应电疗法。这种电流是1831年由法拉第发现的,该疗法是一种古老的电流疗法。

一、感应电有哪些物理学特性?

感应电是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所谓双相,是指它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方向(一个负波、一个正波)。所谓不对称,是指其负波是低平的,正波是高尖的。它的频率在60~80Hz之间,故属于低频范围。其周期在12.5~15.7ms之间,其尖峰部分为类似一个狭窄的三角形电流,正向脉冲持续时间(t有效)为1~2ms。峰值电压为40~60V。感应电的双相中,主要有作用的是高尖部分,其低平部分由于电压过低而常无生理的治疗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用电子管或晶体管仪器产生出类似感应电中的高尖部分而无低平部分的尖波电流,称为新感应电,也有人将频率50~100Hz,t有效为0.1~1ms的三角波或锯齿波统称为感应电。

二、感应电有哪些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感应电的生理作用

1.电解作用不明显 因感应电是双相的,通电时电场中组织内的离子呈两个方向来回移动,因此感应电引起的电解远不如直流电明显。

2.有兴奋正常运动神经和肌肉的能力 为了兴奋正常运动神经和肌肉,除需要一定的电流强度外,尚需要一定的通电时间。如对正常运动神经和肌肉,t有效应分别达到0.03ms和1ms。感应电的高尖部分,除有足够的电压外,其t有效应在1ms以上,因此,当电压(或电流)达到上述组织的兴奋阈时,就可以兴奋正常的运动神经或肌肉。

在人体当脉冲电流频率大于20Hz时,即可能使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性收缩,当频率上升到60Hz或以上,肌肉即发生完全强直性收缩,感应电流的频率在60~80Hz之间,所以当感应电连续作用于正常肌肉时,可引起完全强直性收缩。由于强直性收缩的力量可以达到单收缩的四倍,所以,这种收缩对肌肉锻炼是有益的。

对完全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由于其时值较长,甚至高达正常值(1ms)的50~200倍,而感应电t有效仅1ms左右,故感应电对完全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无作用,对部分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作用减弱。

(二)感应电的治疗作用

1.防治肌萎缩 当神经损伤或受压迫时,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这时脑的冲动就不能通过损害局部而达到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结果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或因较长时间制动术(如石膏绷带、夹板等)后出现的废用性肌萎缩等,此时,神经和肌肉本身均无明显病变,故可应用感应电流刺激这种暂时丧失运动的肌肉,使之发生被动收缩,从而防治肌萎缩。

2.防治粘连和促进肢体血液及淋巴液循环 感应电刺激可加强肌肉活动,增加组织间的相对运动,可使轻度的粘连松解。同时当肌肉强烈收缩时,其中的静脉和淋巴管即被挤压排空,肌肉松弛时,静脉和淋巴管随之扩张和充盈,因此用电刺激肌肉产生有节律的收缩,可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

3.止痛 感应电刺激穴位或病变部位,可降低神经兴奋性,产生镇痛效果,临床上用来治疗神经炎、神经痛和用作针刺麻醉。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