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睡眠疗法

电睡眠疗法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弱量的脉冲电流通过颅部引起睡眠或产生治疗作用的方法,称为电睡眠疗法,也称为脑部通电疗法。该疗法采用的是低频脉冲电流,其波型是直角脉冲波。早期认为电睡眠疗法的作用是导致或深化生理睡眠,加强中枢的抑制作用,但目前认为其不仅对引起睡眠可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即使治疗过程中不入睡,也有调整性的治疗作用。因此,电睡眠疗法的治疗作用,就决不仅限于疗法名称的含义,且日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治疗。

电睡眠疗法

以弱量的脉冲电流通过颅部引起睡眠或产生治疗作用的方法,称为电睡眠疗法,也称为脑部通电疗法。该疗法采用的是低频脉冲电流,其波型是直角脉冲波。

一、电睡眠疗法的治疗作用

早期认为电睡眠疗法的作用是导致或深化生理睡眠,加强中枢的抑制作用,但目前认为其不仅对引起睡眠可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即使治疗过程中不入睡,也有调整性的治疗作用。目前,认为脉冲电流通过脑部时,广泛作用于脑的各部,特别是皮层下区,包括丘脑、丘脑下部、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及其他组织。因而对脑部各组功能产生影响,使原已紊乱的神经-血管、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以及其他植物神经、躯体神经系统得以恢复,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过程。对于精神和情绪方面该疗法也可产生良好的影响。经颅的低频脉冲电作用,还可以使高血压下降,使血凝与抗凝系统的功能正常化,还可改善代谢、降低血糖等。

有人观察用80Hz电流的电睡眠治疗能使血液中肾上腺素与正肾素浓度升高而呈兴奋作用。10~15Hz的电流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并能影响脂类代谢,从而对冠心病有良好疗效。因此,电睡眠疗法的治疗作用,就决不仅限于疗法名称的含义,且日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治疗。

二、电睡眠疗法的治疗方法

(1)两个眼部电极接阴极,枕部(特制的梳状电极可插入头发中)或乳突部(两块4cm的电极)电极接阳极。

(2)选用方波,波宽0.2~0.3ms,适宜频率(根据病情选择适宜频率很重要,当患者兴奋过程占优势时,频率不超过10Hz,频率较高在40~60Hz之间时作用会增强,症状会加重。一般从12~16Hz开始逐渐降至1~2Hz),电流强度6~8mA,以患者有轻度舒适的震动感或蚁走感为宜。

(3)治疗时间:一般第一次治疗15~20min,渐增至40~60min较合适。抑制过程轻度减弱时,用较长时间,可达1.5~2h;兴奋与抑制过程明显减弱时,用较短时间20~40min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一个疗程。

三、电睡眠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Ⅰ、Ⅱ期),偏头痛,神经性皮炎,脑动脉硬化(初期),冠心病,溃疡病,早期妊娠中毒症,幻痛以及精神分裂症的躁狂型、紧张型、单纯型等。植物神经-内分泌机能障碍患者用低频率(8~16Hz)治疗可使其正常化。

(2)禁忌证:患动脉硬化的高龄患者,某些眼病(结膜炎、眼缘炎、视网膜剥离、高度近视等)。

回顾总结

低频脉冲电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感应电装置后,低频脉冲电流常用于治疗头痛、瘫痪、肾结石、坐骨神经痛甚至心绞痛。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电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多种低中频电疗法得到发明,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950年间动电疗法问世,但在随后的20世纪中期,由于生物化学、药理学的进展,电疗法一度被临床医生冷落。直到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闸门控制学说和20世纪70年代对阿片肽(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的研究,电疗法才又重新受到重视。1968年,我国晶体管低频脉冲电针机研制成功,使电针迅速在全国推广普及,并用于针刺麻醉上。20世纪70年代,Long和Shealy发明了经皮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也在同期开始应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开发了很多功能先进、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电疗设备,在功能性电刺激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得电疗法尤其是低频脉冲电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1.低频电疗法的频率范围是(  )。

A.大于100 000Hz   B.小于500Hz   C.小于1 000Hz

D.大于1 000Hz   E.1 000Hz~100 000Hz

2.关于功能性电刺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属于功能性电刺激

B.刺激膈神经调节呼吸  C.刺激膀胱可以改善排尿功能

D.适用于上运动性神经元的损伤  E.适用于下运动性神经元的损伤

3.下列疗法中属于低频电疗法的是(  )。

A.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B.调制中频电疗法  C.干扰电疗法

D.音乐电疗法  E.以上均不是

4.Bernard电疗法是指(  )。

A.感应电疗法  B.电兴奋疗法  C.间动电疗法

D.干扰电疗法  E.经皮电刺激疗法

5.以下不可以兴奋神经的粗纤维,使“闸门”关闭,影响产生镇痛作用的是(  )。

A.针刺  B.按摩  C.低频脉冲电流

D.中频脉冲电流  E.高频脉冲电流

6.经皮电刺激临床上常用频率和脉宽为(  )。

A.频率2~160Hz,脉宽0.1~1ms   B.频率1~100Hz,脉宽0.1~1ms

C.频率2~160Hz,脉宽0.01~0.2ms   D.频率2~160Hz,脉宽1~2ms

E.频率1~100Hz,脉宽0.01~1ms

7.具有镇痛作用的低频电疗法是(  )。

A.电睡眠疗法  B.经皮电刺激疗法

C.正常肌肉的低频电疗法  D.直流电断续波疗法

E.电兴奋疗法

8.周围循环障碍引起疼痛,应用经皮电刺激疗法时应该选用的方式为(  )。

A.常规型  B.类针刺型  C.短暂强刺激型

D.微电流型  E.脉冲型

9.功能性电刺激主要作用于已丧失功能或功能不全的器官或肢体,以其产生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矫正器官及肢体已丧失的功能,其治疗作用主要为(  )。

A.镇痛  B.消炎  C.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D.促进血液循环  E.功能重建

10.对于部分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应尽量采取(  )。

A.按摩  B.被动活动  C.经皮电刺激

D.功能性电刺激  E.主动运动与神经-肌肉电刺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E 3.A 4.C 5.E 6.C 7.B 8.B 9.E 10.E

(印杰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