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 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
任务导入
患者,男,41岁。该患者因外伤致胫骨上端骨折,并发腓总神经损伤,为防止患者小腿肌肉萎缩,考虑对该患者进行肌肉电刺激治疗。作为一名治疗师,请思考下列问题:①进行调制中频电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有哪些?②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哪些?③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与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在治疗肌肉萎缩方面有何不同?
技能实训6-2 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
【目的】
(1)能够掌握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
(2)能熟练掌握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的操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治疗。
【素质要求】
(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的服务理念。
【操作流程】
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见表6-2。
表6-2 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
续表
释疑解惑
一、什么是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
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又称脉冲中频电治疗技术。早年应用的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是由低频正弦电流调制的中频电治疗技术,称为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我国多应用由多种低频脉冲电流调制的中频电治疗技术,称为脉冲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调制中频电流的低频调制波频率多为1~150Hz,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微分波等,中频调制波频率多为2~8kHz。
调制中频电流因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调制波。
(1)连续调制波:简称连调波,调幅波连续出现。
(2)间歇调制波:简称间调波,调幅波与等幅波交替出现(曾有人称之为交替调制波,简称交调波或等调波)。
(3)断续调制波:简称断调波,调幅波与断电交替出现,断续出现调幅波。
(4)变频调制波:简称变调波,两种不同频率的调幅波交替出现,为频率交替变化的调幅波。
各种调制波可以正半波或负半波的形式出现。
各种调制波有不同的调幅度。调幅度为零时,中频电流没有调制,为等幅中频电流,没有低频成分;调幅度逐渐增加时,调制中频电流中的低频成分逐渐增大,刺激作用也逐渐增强。电脑中频电治疗仪所输出的治疗处方中已预置了由不同种类、不同调幅度的调制波组合的多个处方,适用于多种疾病。
二、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有哪些治疗作用?
由于调制中频电含有中频电与低频电两种成分,电流的波形、幅度、频率和调制方式不断变换,人体不易产生耐受性,而且作用较深,不产生电解刺激,可在多方面发生低中频电治疗作用。
1.镇痛 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尤其以即时止痛效果较为突出,但对于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和调制波的类型,各类报道不一。有人认为调幅度为50%的100Hz连调波的镇痛效果最好,变调波也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有人认为频率f1、f2分别为50Hz和100Hz,周期T1、T2分别为1s、1s,调幅度为100%的变调波的止痛效果最显著。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 许多研究者认为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循环作用,以断调波和连调波作用后可以观察到局部及指尖皮肤温度升高、甲皱及球结膜微循环的毛细血管袢数增多、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速度的加快可持续到停止刺激后30min。国外有研究者将50Hz的间调波、50Hz及100Hz的变调波作用于动物下肢,在X线检查中发现骨盆和下肢的淋巴管管径比作用前的显著增粗。
3.兴奋骨骼肌 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的低频脉冲频率为1~150Hz,通断比时间可调。以断调波作用于肌肉可引起正常肌肉和失神经肌肉收缩,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组织营养代谢。这种电流应用在电体操治疗方面有以下优点:与低频脉冲电流相比,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对皮肤刺激性小,患者易耐受,有利于长期治疗。由于皮肤电阻小,能够耐受的电流强度大,电流作用较深,可以收到更好的刺激效果。与干扰电流比较,断调波的通断比时间可调,特别是通电后有1~5s的休息时间,可使肌肉在收缩后得到充分的休息。断调波可引起正常肌肉和失神经肌肉收缩,并可防止肌肉萎缩。
4.提高平滑肌张力 频率较低的连调波和断调波能提高胃肠道、胆囊、膀胱等的平滑肌的张力,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收缩能力,对尿潴留有较好的疗效,能增强胆囊的张力,促进胆汁排泄。调制中频电流还可增强宫缩力量,缩短产程。
5.消散炎症 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技术对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非化脓性炎症有一定的消散作用,这是由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和水肿吸收所致。
6.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颈交感神经节,可以影响大脑血管紧张度,使脑血流图情况改善,并可改变上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作用于脊髓的下颈段和上胸段,对心脏有拟迷走神经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使心率下降,使心动描记指标好转。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下颈段和上胸段节段反射区,也可影响支气管和呼吸功能。
三、调制中频电治疗时的设备有哪些?
采用调制中频电治疗仪,能输出多种调制波型、各种调幅度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电脑中频电治疗仪应用微机与数控技术,内存多个按不同需要编制的多步程序处方,不必逐个调节参数,操作简便,但不能自由选择参数。20世纪80年代中国医科大学研制了超声-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仪,将超声治疗与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同步叠加治疗,治疗时超声声头同时作为一个电极使用。近年来,我国还研制了热电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仪,电疗时电极自动加热,可增强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