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 泥疗治疗技术
任务导入
潘某,37岁,就诊时间为2009年10月13日。慢性盆腔炎间断发作7年。末次月经为2009年8月17日,经行5d,量多,色黯,伴腹痛、便溏。白带色黄,量多,有异味。B型超声提示:盆腔炎,宫颈明显增厚,约37mm,盆腔积液约16mm,曾服用无数种激素、抗生素等,没有明显疗效。作为一名治疗师,思考下列问题:①该患者可否使用传导热治疗?②该患者进行泥疗治疗时治疗师应如何操作?
技能实训11-3 泥疗治疗技术
【目的】
(1)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
(2)能熟练掌握泥疗治疗技术的操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治疗。
【素质要求】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解释清楚,交流自然;动作轻柔、正确;关心、爱护患者。
【操作流程】
泥疗治疗技术操作流程见表11-5。
表11-5 泥疗治疗技术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释疑解惑
一、什么是泥疗法?
采用各种泥类物质加热后作为介体,涂敷在人体一定部位上,从而将热传至体内,以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称为泥疗法(mudtherapy),见图11-1。近年来,这种方法常出现在拥有大量优质泥源的疗养地,泥疗主要用于保健和治疗一些慢性病。
图11-1 泥疗法
二、治疗泥中的主要物质有哪些?
1.矿物质 矿物质占泥重量的49%~92%,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还含有大量氧化物、磷酸、氯、氟、硫、氮、氨等无机物质。颗粒越小,泥质越好。当矿物质颗粒的直径在0.001~0.01mm时颗粒为细结构;直径在0.01~0.25mm时颗粒为粗结构;直径在0.01mm以上且泥颗粒的数量超过50%时为粗糙泥。当直径大于0.25mm以上的泥颗粒数量超过10%时,可降低治疗用泥的可塑性与黏滞性。含大颗粒的泥,由于其导热性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可导致皮肤损伤。
2.微生物 泥中的微生物有一百多种,与泥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中硫化氢弧菌、脱硫螺菌和白硫菌属等在泥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3.胶体 胶体部分是构成治疗泥可塑性、黏滞性和温热性的主要基础。胶体成分越多,泥的热容量越高,导热性越低,从而提高泥的保温能力和吸附能力。胶体占泥土重量的4%~20%,在腐殖土中占80%。泥中的胶体可分为无机盐类和有机盐类。无机物质有硫化铁、氢氧化亚铁、氧化铝、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钛和五氧化二磷等;有机物质有蛋白质、氮化合物及脂类等,如卵磷脂、脂肪酸、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沥青、橡胶样物质和不吸水的酸性物质。
知识链接
治疗泥的分类有淤泥、泥煤、腐殖土、新土和人工泥等。治疗泥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大连、青岛汤岗子和塘沽等地都蕴藏有大量优质泥源。
4.泥浆 泥浆占泥重的35%~97%,主要溶于泥浆中的物质是矿物盐、胶体,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氯气、氮气等气体,其中含盐类物质浓度越高,对皮肤的刺激作用越强。
5.其他物质 某些治疗泥中还含有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抗生素、噬菌体和放射性物质等。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