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补体系统是体内的一个重要效应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不仅参与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补体系统的功能分为两大方面。补体裂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免疫防御机制之一。如仅有抗体与相应的细胞或细菌结合,而缺少补体参与,则不产生溶解作用。补体调节吞噬作用是机体抵御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机制之一。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是体内的一个重要效应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不仅参与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补体系统的功能分为两大方面。①补体激活后,在细胞膜上形成膜攻击单位,导致靶细胞裂解;②补体在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蛋白水解片段,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各种生物学效应(表4-2)。

表4-2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img42

续表

img43

一、溶解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可在多种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单位,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补体裂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免疫防御机制之一。补体能协助抗体溶解某些革兰阴性细菌、支原体、含脂蛋白包膜的病毒、异体红细胞和血小板。如仅有抗体与相应的细胞或细菌结合,而缺少补体参与,则不产生溶解作用。在病理情况下,自身抗体在自身组织细胞上可通过经典激活途径激活补体,出现补体参与的组织细胞破坏等病理现象。

二、调理作用

补体调节吞噬作用是机体抵御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机制之一。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称为调理素,它们与细菌及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C3b、C4b一端与靶细胞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另一端与带有相应受体的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结合,在靶细胞和吞噬细胞间起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靶细胞或免疫复合物的吞噬。

三、炎症介质作用

补体活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C3a、C4a和C5a也称过敏毒素,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促使其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C5a又称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有趋化作用,能吸引中性粒细胞,使其向组织炎症部位聚集,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同时增强炎症反应。C2a具有激肽样作用,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反应。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

C3、C4可结合到免疫复合物上,阻碍免疫复合物相互形成更大分子在组织中沉积。C3b可嵌入到抗原抗体分子中,使抗原和抗体分子间亲和力降低,部分抗原抗体分离,导致复合物变小,易于降解或排出。补体还可通过C3b或C4b使免疫复合物黏附到表面带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及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复合物,从而易于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五、免疫调节作用

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容易被APC处理与提呈;②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补体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效应功能,如杀伤细胞与C3b结合后可增强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